“今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救乎?”公元198年,在白门楼城头上,

俊健聊历史 2024-01-11 19:26:57

“今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救乎?”公元198年,在白门楼城头上,被五花大绑成粽子的吕布,趁着曹操不在,悄声对刘备求情,希望刘备替自己说几句好话,能免于一死。 刘备没吭声,只是点点头。 等到曹操回来,问刘备:玄德公如何看待此事? 面对吕布满怀希望的眼神,刘备不仅没帮忙说好话,却反而不慌不忙地回答:“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什么?”如同平地一声炸雷,吕布只感觉这仅存的一丝希望也没有了。曹操点点头,下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 吕布不甘心地被押下去,忍不住痛骂刘备:大耳贼!不见辕门射戟救你一命! 吕布骂归骂,可改变不了被处斩的命运。 问题来了,刘备不仅不帮忙说情,反而给曹操拱火,提醒他不要忘记吕布过去的种种背叛劣迹,这究竟是因为利益相关,还是为了报仇出气? 这件事,和利益关系还真不大,就是为了出口气,刘备主打的就是一个真性情,就是单纯想要吕布死。 三国演义里写出了这段精彩的对话,实际上,从《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面的记载来看,曹操并没有试探地询问刘备再做决定。相反,曹操打算给吕布松绑“缓缚”时,是刘备阻止了缓缚,并主动提醒曹操不要忘记丁原和董卓的事。 因为刘备的出言提醒,多疑的曹操立刻猜忌刘备,认为刘备眼光见识不凡,结果刘备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曹操的关注和怀疑,这也才有了后来煮酒论英雄时那句名言。 从结果看,刘备这事办的,令吕布被处死并大骂刘备,惹来了曹操的怀疑,还得罪了吕布的旧部,对自己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那刘备为什么要坚持干一件对自己百害无一利的事? 就是“真性情”三个字,刘备出于对吕布的痛恨,就是要力劝曹操杀掉他,一定要报仇出气。 吕布做过什么令刘备如此痛恨?原因就在于吕布不讲武德,夺走了刘备辛苦经营的徐州! 原本刘备跟着公孙瓒的时候,找到了机会入主徐州,并且改换门庭,得到了袁绍的支持。 刘备这么跳槽也有点亏心,毕竟为了利益而脱离公孙瓒,不符合刘备往常的人设。 不过公孙瓒杀了宗室刘虞,而刘虞曾经帮助过刘备,因此刘备就这么离开也还说得过去。 后来刘备又收留了无处可去的吕布,刘备觉得吕布和自己都是出身比较低的草根,互相帮衬一把也应该的。 没想到刘备好心想要团结的落难者,居然是个白眼狼,吕布觉得我打不过袁术还打不过你?索性偷袭,抢到了徐州。 刘备付出了理亏的代价好容易得到的徐州,就这样被吕布偷走了,可以说吕布毁了刘备半辈子的努力都不为过。 徐州地理位置连通南北,重要程度不在荆州之下,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且徐州人口稠密,粮食产量高,刘备以此为据点奋斗,比蜀中要容易的多。 吕布的偷家,可以说是导致刘备快50岁还没有地盘、还在到处奔波求人的重要原因。 更惨的是,因为徐州丢失,手下没有了粮食,而刘皇叔一向仁义,禁止劫掠百姓,因此这一路行军何等悲惨? 一路上他手下的官吏和士兵在绝望之时,几乎靠着吃先饿死的同伴的尸体继续走下去,史称“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惨不忍睹。 即便如此,这些人感念皇叔仁德,居然还不抛弃刘备,即便饿死也不投降吕布,还是愿意跟随着他。 看着忠心耿耿的手下不断饿死,这样的痛苦,作为看客,岂能想象? 刘备能不痛恨吕布? 在白门楼那一幕,什么利益,什么明哲保身,什么引来曹操猜忌,通通抛到一边。 从刘备以往的经历来看,能够携民渡江,不抛弃百姓且禁止劫掠,导致被曹操虎豹骑追上从而大败,刘皇叔确实真性情,确实仁德。 刘备的真性情,在白门楼上,就要非出这口气、非报这个仇不可。 #三国里的那些事#

0 阅读:86
俊健聊历史

俊健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