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发明了当时世界农业史上最划时代的种植技术——垄耕种植法。 什么叫垄耕种植法呢? 咱们的老祖先们在种地前将土地先耕一遍,高的那行叫作垄,垄与垄之间叫作沟,再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这样粮食产量比平地粮食产量要高出一大截。 为啥这样种粮食比平地种的产量高呢? 第一个原因: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第二个原因:保证每株庄稼都能自由呼吸,不至于挤一块。这样光照较均匀且通风性好,既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还避免挤一块儿捂烂了。 第三个原因:垄与沟有高低差后,浇水直接往沟里浇就行,根会直接从沟中吸水,不仅利于水分吸收,在多雨的季节还能方便排水防涝。 第四个原因:垄和沟之间每季之间要进行一次互换,垄就变成沟,沟就变成垄,相当于土地进行了轮休,地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 第五个原因:垄耕的地表面积比平地耕种面积要增加20%至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摄氏度,昼夜温差大更利于光合产物糖分的积累,新疆的哈密瓜就非常甜。 总之,这么一项技术改动,让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土地使用率增加,灾害损失降低了。一进一出,在同样的劳动输出下,粮食的净产量大幅度提高。 不要认为这没有什么,欧洲的农民直到17世纪才意识到,原来粮食还可以这样种。 从0到1也许就存在一层窗户纸,但捅破它也许要等上千年。 #历史杂谈#
春秋末期,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发明了当时世界农业史上最划时代的种植技术——垄耕
惜香聊历史
2023-11-21 11:19: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