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郭沫若用4字骂鲁迅,鲁迅加1字回击,世人笑称:这就是郭沫若!

1928 年的中国文坛,有人化名 “杜荃” 写文章,把鲁迅骂成 “封建余孽”,最后还撂下四个字:“衣冠禽兽”。这四个字够

1928 年的中国文坛,有人化名 “杜荃” 写文章,把鲁迅骂成 “封建余孽”,最后还撂下四个字:“衣冠禽兽”。这四个字够狠的,明着暗着说鲁迅表面正经,内里不堪。消息一传开,圈内人都愣住了:敢这么骂鲁迅的,到底是谁?没等大家猜多久,就有人扒出来,“杜荃” 不是别人,正是同为新文化运动代表的郭沫若。

所有人都等着看鲁迅的反应。要知道,鲁迅的笔杆子向来犀利,骂起人来不留情面,可这次他却没写长篇大论,只在后来的文章里轻描淡写加了一个字,用五个字回了过去:“才子加流氓”。就这五个字,让不少人拍案叫绝 —— 既没否认郭沫若的才华,又点透了他骨子里的毛病,世人后来常说:“这五个字,真是把郭沫若写透了。”

说起来,鲁迅和郭沫若的恩怨,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俩都是新文化运动里的响当当的人物,可路子却完全不一样。鲁迅爱写杂文,笔尖像手术刀似的,专挑社会的病根、人性的弱点戳,他总说 “文学要为人生”,要帮老百姓看清现实。郭沫若呢,更爱写浪漫主义的诗,《女神》一出来,火得不行,他主张 “为艺术而艺术”,觉得文学就该自由抒发情感。

1921 年,郭沫若跟郁达夫等人凑了个 “创造社”,一边写文一边办刊物,慢慢就跟鲁迅的主张对上了。创造社的年轻人总说鲁迅 “思想老了”“跟不上时代”,鲁迅也不客气,写文章回应,说他们 “只讲艺术不讲现实,是空中楼阁”。一来二去,笔墨官司就没停过,可谁也没想到,郭沫若会直接用 “衣冠禽兽” 这种人身攻击的词。

其实郭沫若骂鲁迅 “衣冠禽兽”,无非是想暗指鲁迅思想保守,跟不上他眼里的 “革命潮流”。可他忘了,自己在私生活上的事儿,早就被人议论纷纷。他早年娶了发妻张琼华,没几天就嫌人家长得不好看,跑去日本留学;在日本又跟佐藤富子好上,生了五个孩子,结果国内局势一变,他说走就走,把人家母子丢在日本;等佐藤富子带着孩子漂洋过海来中国找他,他却躲着不见,那时候,他早已有了新的伴侣。

鲁迅的 “才子加流氓” 五个字,就是戳中了这一点。他没跟郭沫若争 “艺术该不该为人生”,也没辩自己是不是 “封建余孽”,只轻轻一提 “才子”,承认郭沫若确实有才 ——《女神》里的诗句,谁读了都得说声好;再补上 “流氓” 二字,把郭沫若始乱终弃的事儿点出来,不偏不倚,却比任何狠话都管用。

后来两人的分歧,还不止在文学和私生活上。鲁迅虽说倾向进步,却从来不当 “应声虫”,不管对谁,只要做得不对,他都敢批评。可郭沫若呢,立场总跟着变。1930 年代他在日本流亡,还写过诗赞美日本天皇,跟鲁迅的 “硬骨头” 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鲁迅后来在文章里不点名批评:“有的‘革命文学家’,今年颂这个,明年就骂这个,跟翻书似的。” 明眼人都知道,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更让人唏嘘的是,1936 年鲁迅去世后,郭沫若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不仅不再批评鲁迅,还成了 “鲁迅研究者”,1940 年写《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把鲁迅夸成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有人想起当年他骂鲁迅 “衣冠禽兽” 的事儿,再看他如今的文章,都觉得有点讽刺 —— 早干嘛去了?

后来文学史家王瑶说过一句话,特别到位:“鲁迅的批判具有普遍意义,骂的是国民性;郭沫若的批评常常带着个人情绪,骂的是个人。” 这话点透了两人的格局。鲁迅骂人的时候,想的是唤醒更多人;郭沫若骂人的时候,更多是为了争个你高我低。就像那次 “四字对五字” 的交锋,鲁迅只用五个字,就把郭沫若的意气用事、表里不一给道破了,也难怪世人会说 “这便是郭沫若”。

评论列表

追风de小马
追风de小马 3
2025-10-28 15:12
鲁郭茅巴老曹,官定顺序翻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