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朱祐杬:生前被动争储,死后君临天下,去世19年后被儿子追尊为帝

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时定下传位的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若是有嫡子,便要将嫡子立为太子,来日嫡子继承皇位;若是没有嫡子的话,

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时定下传位的祖训: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若是有嫡子,便要将嫡子立为太子,来日嫡子继承皇位;若是没有嫡子的话,便要将庶长子立为太子,来日继承皇位。

大明十六帝中有十五位皇帝(嘉靖帝是兄终弟及,也是按照祖训),确实也是按照祖训来继承的皇位。

不过,并非每一位大明皇帝的继位都那般顺畅。

比如,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的父皇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万历帝朱翊钧。万历帝的结发妻子是皇后王喜姐,王喜姐虽曾怀孕,但是仅生下一位公主,之后再没有怀孕生下一儿半女。

如此情况下,万历帝理应按照祖训将皇长子朱常洛立为皇太子。

然而万历帝并不宠爱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而且嫌弃王恭妃是宫女出身;反而对万历十年入宫的郑贵妃十分宠爱,郑贵妃先后为万历帝生育六个子女,因皇次子夭折,皇三子朱常洵便成为郑贵妃所生的长子。

万历帝爱屋及乌,对皇三子朱常洵也是十分宠爱,甚至想要越过皇长子将皇三子立为太子。

奈何群臣以祖制反对,为此大明王朝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国本之争。

最终万历帝在李太后(生母)的劝说下,不得不遵从祖制,将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

如此作为宠妃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便在夺嫡之争中败下阵来,被父皇封为福王,封地在洛阳。虽然被封福王的朱常洵,在母妃与父皇的偏爱下,一直未前去就藩,仍旧是皇太子朱常洛极大的威胁;但在李太后去世后,朱常洵也没了留在京城的理由,不得不就藩洛阳。

虽然没有做太子,但朱常洵确实是一位十分享福的王爷,在洛阳安享荣华长达27年的时间;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洛阳,朱常洵被害,终年56岁,被崇祯皇帝追谥为福恭王。

在朱常洵去世三年后,他的长子朱由崧在南京被拥立为新帝,年号弘光。

弘光帝继位后,便将父亲朱常洵追尊为了“恭皇帝”。

其实在大明王朝,除了“恭皇帝”朱常洵外,还有一位死后被儿子追尊为皇帝的藩王,而且他还是大明王朝唯一一位生前从未继承皇位,但是死后神牌却能附太庙之人。

他就是“献皇帝”朱祐杬,嘉靖帝的父亲。

朱祐杬的一生其实也很传奇:

他在就藩之前,被动争储,但是失败了;

他在去世后,被动追尊为皇帝,而且还成功了。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献皇帝”朱祐杬的一生,究竟是怎么回事?

宠妃所生

朱祐杬的生母孝惠皇后邵氏,是明宪宗朱见深身边仅次于皇贵妃万贞儿的存在,十分得宠。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宪宗一生中最爱的人是比自己年长17岁、从小便照顾自己长大的宫女万贞儿,甚至想要将万贞儿封为皇后,奈何明英宗与周太后(明宪宗的生母)都不赞同,此事才作罢

虽然万贞儿没有被封为皇后,而且所生的皇长子不久夭折。

但却是宪宗后宫最得宠、实际地位最高的妃子,尽管万贞儿年老色衰,但宪宗仍旧对其宠爱有加,从未改变。

能够在如此得宠的万贞儿眼皮底下,分到宪宗的宠爱,着实十分不容易。

而邵氏不仅做到了,而且先后为宪宗三个儿子,其中最为年长的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朱祐杬。而且在宪宗病逝之前,便将邵氏晋封为了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孝贞王皇后。

邵氏还是比较长寿的,不仅活到了儿子朱祐杬病逝之后,而且还亲眼看到了孙儿朱厚熜继承皇位,被亲孙尊为了皇太后;去世后,被亲孙追尊为太皇太后。

这是大明王朝第一位,儿子从未做过皇帝,但是却被尊为皇太后、追尊太皇太后的后妃。

邵氏的一生,其实还是很幸福的,她得到了宪宗十几年的宠爱。

甚至宪宗因为宠爱邵氏,还曾想要将她所生的皇四子朱祐杬立为太子。

朱祐杬是邵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所以邵氏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几乎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长子身上,从朱祐杬懂事开始,邵氏便教儿子读书,为此朱祐杬从小便养成了看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如此一位懂事聪慧、爱好读书的皇子,宪宗又怎么不喜欢呢?

宪宗本就宠爱邵氏,自然爱屋及乌宠爱邵氏所生的儿子。

不过邵氏并非是万历帝的“郑贵妃”,她安分守己,从未想过要为儿子争夺太子之位。

邵氏与儿子朱祐杬,不过是被动争夺太子之位而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被动争夺太子之位

宪宗的皇长子,是宪宗最宠爱的万贵妃所生,若是皇长子能够长大成人的话,自然便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子人选,毕竟万贵妃是宪宗挚爱。

然而皇长子还未来得及取名,便夭折了,之后万贵妃再无所出。

至于宪宗的皇次子朱佑极,则是柏贤妃所生,因皇长子夭折,皇次子朱佑极便成为宪宗实际上的长子,自然理所应当被封太子;成化七年,两岁的朱佑极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然而被封太子的次年,朱佑极便夭折了,宪宗将其追谥为“悼恭太子”。

在悼恭太子去世的时候,其实宪宗还有一位皇子,在成化六年时出生,生母是女史纪氏。

只是宪宗自己并不知晓此事,因为纪氏担心万贵妃发现自己产子,会害死自己的儿子,所以一直偷偷地抚养儿子,除此之外,知晓纪氏产子的还有宪宗的废后吴氏(因万贵妃而废后)、太监张敏,一直暗中帮助纪氏抚养皇三子;为此一直到皇三子六岁,连胎发都不敢剪。

成化十一年时,宪宗也已经29岁,膝下却无一位皇子,很是着急,担心自己的皇位无人继承。在梳头发的时候,看着自己长得白头发,感叹道:

我都快老了,却还没有儿子。

宪宗身边大的太监张敏,不忍宪宗如此伤心,便突然跪下告诉宪宗:

皇上其实您有一个儿子,一直藏着还不敢让旁人知晓。

张敏这才将纪女史生下偷偷生下皇三子的事情,告知了宪宗,宪宗十分高兴便将皇三子接到自己身边,为其取名为朱佑樘,册立为皇太子。

在儿子被封太子后不久,纪氏所生被封淑妃,但很快便去世了。

至于告知宪宗皇三子消息的太监张敏,也自尽而死。

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是万贵妃容不得皇三子朱佑樘。

为了保住孙儿朱佑樘,周太后(宪宗生母)在纪淑妃去世后便亲自照顾太子。为此朱佑樘便一直跟祖母生活在仁寿宫中,有一日万贵妃想要请太子去自己的宫里吃东西,周太后担心万贵妃还害孙儿,所以便叮嘱孙儿一定不要吃万贵妃给的任何东西。

所以等太子到了万贵妃的宫中后,不管万贵妃给太子什么吃食,太子都不肯吃。

万贵妃便想让太子喝点汤,朱佑樘毕竟还年幼,脱口而出:

担心有毒!

听到太子的话,万贵妃十分生气,便担忧:

如今太子才几岁便处处防着我,若是长大了还了得!

正因为如此,万贵妃便有了让宪宗废黜的想法。

而万贵妃想要扶持的夺嫡人选,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皇四子朱祐杬。

毕竟万贵妃,没有亲生的儿子。

而朱祐杬不仅是除了太子朱佑樘外最年长的皇子,而且生母得宠,确实阻碍要小得多。

成化二十一年三月,万贵妃便撺掇着宪宗将皇三子朱佑樘的太子之位废掉,将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祐杬立为新太子。宪宗本就十分宠爱皇四子,再加上又有爱妃万贵妃的支持,所以便开始着手废太子一事。

然而恰逢此时,泰山却接连地震。

钦天监便告知宪宗:这是因为东宫太子的缘故。

宪宗不得不担心:难道自己要废太子,是惹怒了上天吗?

为此宪宗不得不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而朱祐杬这位万贵妃的工具人,也与太子之位擦肩而过。

就藩安陆

成化二十三年,12岁的朱祐杬被封为了兴王,其生母邵氏被晋封为贵妃。

在朱祐杬封王仅一个月后,宪宗病逝了,皇太子朱佑樘继承皇位,史称明孝宗,年号弘治。

在弘治五年时,孝宗为17岁的弟弟朱祐杬挑选了一位王妃——锦衣卫中兵马指挥蒋敩的女儿蒋氏,并且亲自主持了兴王大婚。

弘治七年,朱祐杬带着王妃蒋氏正式就藩安陆。

朱祐杬从小便是一位安分守己之人,而且在生母邵氏的教育下,颇爱好读书、喜欢作诗,在就藩安陆后经常同生母以书信的方式赋诗,活得十分逍遥自在。

成化十三年时,朱祐杬的长子朱厚熙出生了。

奈何长子仅出生五天便夭折了,朱祐杬十分伤心。

在长子夭折后,朱祐杬接连出生四个女儿,到了正德二年(1507年,正德为明孝宗朱佑樘独子明武总朱厚照的年号)时好不容易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而且还是王妃蒋氏所生的嫡次子,朱祐杬十分高兴,为其取名为朱厚熜。

而朱厚熜,便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嘉靖帝。

次子的出身,朱祐杬本就十分高兴,再加上次子聪慧,朱祐杬更是对次子喜爱的不得了。

不仅亲自教次子学习古籍,通晓修身齐家治国之道,而且还让次子从小便参加王府祭祀、以及各种典礼;正是因为朱祐杬对次子如此用心,以至于朱厚熜早早便熟悉了各种礼仪,这为他日后稳坐皇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正德十四年,朱祐杬病逝了,去世时尚且只有44岁而已。

武宗朱厚照,将叔叔追谥为“兴献王”。

让朱祐杬没想到的是,他去世后没两年的时间,自己的儿子却继承了皇位。

死后殊荣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病逝了。

因为武宗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以至于大明王朝第一次在皇位继承人上出现了断档。

若是孝宗仅有武宗这一个儿子,如此,朝臣以及张太后(武宗生母)不得不从宗室远支来挑选一位合适的的藩王,来继承皇位。

按照嫡长亲疏的关系,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作为宪宗第四子朱祐杬唯一还在世的儿子,便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在武宗去世的当天,张太后便下懿旨:

朱厚熜为皇位继承人。

原本张太后与群臣的打算是:

将朱厚熜过继给孝宗为嗣子,以孝宗嗣子的名义来继承皇位。

若是按照张太后的意思,朱厚熜便要将自己的父亲朱祐杬称为叔父,将生母蒋氏称为婶母。

朱厚熜在来到京师的时候,坚决不接受,而且拒绝从东安门入文华殿。

虽然张太后极不情愿,但朱厚熜继位已经昭告天下,又怎么能轻易更换人选呢?为此张太后不得不妥协,准许朱厚熜从大明门入,在奉天殿继承皇位。

朱厚熜不仅顺利继承了皇位,而且将原本朝廷拟定的年号“绍治”改为了“嘉靖”。

嘉靖帝继位后,嘉靖帝与群臣之间关于谁为嘉靖帝皇考的问题,而进行了长达三年半的争执。最终嘉靖帝不顾群臣反对,将自己的生父朱祐杬尊为兴献帝,将自己的祖母邵氏尊为了皇太后,将自己的生母蒋氏尊为了兴献后。

不仅如此,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年),嘉靖帝将生父朱祐杬追尊为了“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而且神牌得以升附太庙,摆在了武宗之上,并且将生父朱祐杬的兴献王墓改为了显陵。

就这样,朱祐杬在去世19年后,正式开始享受大明王朝皇帝该有的待遇。

结语

朱祐杬的一生确实十分有意思:

争夺太子之位,并非他所愿

死后享受皇帝的待遇,也非他所想

但是生在皇家,还是宠妃所生,他都不得不被动地接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