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十年371次进山捡2万斤垃圾:“大青山清道夫”高伟的环保传奇

一、缘起:一次触动开启十年坚守(一)偶然的开始:2015 年的那个秋日2015 年 10 月,秋高气爽,正是登山的好时节
一、缘起:一次触动开启十年坚守

(一)偶然的开始:2015 年的那个秋日

2015 年 10 月,秋高气爽,正是登山的好时节。中国银行呼和浩特新城支行的高伟,和往常一样,趁着周末休息,来到了大青山。他热爱大自然,喜欢在山间漫步,感受秋风的轻抚,聆听鸟儿的欢歌。

当他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前行时,眼前的景象却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他的心。小路两旁和灌木丛中,到处散落着空饮料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眼。原本应该是充满生机与宁静的山林,此刻却被这些垃圾破坏得满目疮痍。高伟停下了脚步,望着这一片狼藉,心中满是无奈与愤怒。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人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却不懂得珍惜和爱护。

那一刻,高伟没有丝毫犹豫,他弯下腰,开始一个一个地捡起地上的饮料瓶。他的动作迅速而坚定,仿佛在和这些垃圾进行一场无声的战斗。不一会儿,他就捡了满满一大袋。他带着这些垃圾下了山,将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这次经历,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高伟的心里。从那一天起,他决定要为保护这片山林做点什么,一场长达十年的环保之旅,就此拉开了帷幕。

(二)习惯的养成:从随手捡到专业记录

自那以后,高伟每次外出游玩,无论是山林、草原还是河流,他的背包里总会多一样东西 —— 蛇皮袋。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就像出门要带手机、钥匙一样自然。只要看到白色垃圾,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弯腰捡起,放进蛇皮袋里。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各个角落,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伟不再满足于随手捡垃圾。他开始专门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进山捡垃圾。他没有规划固定的时间,也没有设定特定的路线,唯一确定的,就是他心中的目标:“每年一万个瓶子,或一万根烧烤签,或三五百斤其他垃圾……” 这个简单而明确的目标,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环保之路。它让高伟可以非常方便地 “做减法”,每捡一个瓶子、一根烧烤签,就离目标更近一步,这种成就感让他更容易将捡垃圾的行动坚持下来。

而凭借在银行工作养成的 “记账” 习惯,高伟把每一次捡垃圾的详细数量都认真地记录下来。他准备了一本厚厚的记录本,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每次捡垃圾的时间、地点,以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啤酒瓶、铁罐等各类垃圾的数量。这本记录本,不仅仅是一组组数字的堆砌,更是他十年环保之路的见证,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蕴含着他的汗水与坚持。

二、坚守:三件套书写青山答卷

(一)简陋的装备:蛇皮袋、扁担、记录本

高伟的装备十分简陋,却又充满了力量。一个普通的蛇皮袋,便是他收集垃圾的 “百宝箱”。它看似毫不起眼,却承载着高伟对山林的责任与担当。每次进山,蛇皮袋总是紧紧地跟随着他,随着他穿梭在山林之间,见证着他弯腰捡起垃圾的每一个瞬间 。

一根质朴的扁担,在高伟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蛇皮袋被垃圾装满,变得沉甸甸时,扁担就成了高伟的得力助手。他将扁担稳稳地放在肩膀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将垃圾挑下山。每一步,都迈得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大山诉说着他守护的决心。这根扁担,不仅挑着垃圾,更挑着高伟对环保事业的坚守与执着。

还有那本已经有些破旧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捡垃圾的详细信息。日期、地点、垃圾种类、数量…… 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高伟的心血。这本记录本,就像是他的 “环保日记”,记录着他十年环保之路的点点滴滴。它见证了高伟的坚持,也见证了山林环境的逐渐改善 。

这三件套,蛇皮袋、扁担、记录本,虽然简单,却陪伴高伟走过了 371 次进山之路。它们是高伟环保行动的见证者,也是他与大山之间特殊的纽带 。

(二)惊人的数据:十年累计两万多斤垃圾

十年,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高伟来说,这十年却充满了意义。截至 2025 年 10 月 28 日,他已累计进山 371 次,这个数字,是他坚持的最好证明。每一次进山,都是一次与垃圾的战斗,每一次战斗,他都全力以赴 。

在这十年里,高伟捡了 2 万多斤各类垃圾,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103982 个饮料瓶,它们曾被随意丢弃在山间,如今却被高伟一个个捡起,仿佛在诉说着被拯救的故事;116100 根烧烤签,它们见证了游客们的欢乐时光,却也给山林带来了伤害,而高伟用自己的行动,将它们从山林中清理出去;还有 3984.94 斤其他垃圾,这些垃圾种类繁多,清理起来难度不小,但高伟从未退缩 。

每次进山,高伟都没有固定的路线,他就像一位无畏的探险家,穿梭在山林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垃圾的踪迹。他也没有预期的时间规划,因为他知道,只要还有垃圾,他就不能停下脚步。他只有确定的目标,比如 “今年要捡一万根烧烤签”,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让高伟在捡垃圾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

正是这种简单而坚定的目标,让高伟将捡垃圾的行动一坚持就是十年。这十年,他用自己的双手,为山林的美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十年,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环保的真正意义 。

三、意义:捡拾垃圾背后的多重价值

(一)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守护自然

高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对大青山的环境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捡拾的垃圾中,有大量难以降解的塑料,这些塑料如果长期留在自然环境中,会对土壤、水体等造成严重污染。它们可能会阻碍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循环,影响植物的生长;进入水体后,还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被动物误食后,可能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 。

高伟的行动,大大减少了这些垃圾对大青山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曾经,大青山因为垃圾的随意丢弃,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一些动物的栖息地被侵占,食物来源也受到影响。而现在,随着高伟持续不断地清理垃圾,大青山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动物们又有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园。

同时,大青山作为呼和浩特著名景区,周边有不少居民生活。高伟的努力,也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前,垃圾散发的异味让居民们苦不堪言,如今,山林变得干净整洁,居民们也能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正是因为有了高伟这样的环保人士,大青山才能始终保持着层林尽染的美丽景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二)资源回收:变废为宝,促进循环

在高伟的环保行动中,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他每次捡垃圾时,都会对垃圾进行仔细分类。那些被人们随意丢弃的饮料瓶、易拉罐等,在他眼中都是宝贵的资源 。

他将这些可回收物收集起来,统一变卖。多年来,通过变卖可回收垃圾,他获得了 8000 余元的收入。而高伟并没有将这些钱据为己有,而是全部捐给了公益事业,用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这种做法,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还为社会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

从资源回收利用的角度来看,高伟的行动具有重要意义。饮料瓶、易拉罐等大多是由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回收这些物品进行再加工,能够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

以铝制易拉罐为例,回收一个易拉罐所节省的能源,足以让一个 100 瓦的灯泡亮 20 个小时。如果这些易拉罐被随意丢弃,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高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们从垃圾中分拣出来,让它们重新回到了资源循环的轨道上,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三)意识传播:榜样力量,带动他人

高伟的环保行动,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

他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大山的清道夫”,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一种口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他的事迹,对他的行为表示敬佩和赞赏 。

高伟还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将自己捡垃圾的视频发布到网上。这些视频真实地展现了大青山曾经被垃圾破坏的狼狈景象,以及他清理垃圾的艰辛过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反思 。许多网友在观看视频后,纷纷留言表示要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不再随意丢弃垃圾 。

他搭建的义务捡垃圾网络群组,更是为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行动的平台。最初,这个群组只有 10 余人参与,随着高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迅速发展到超百人。学生、市民等不同群体纷纷加入,大家一起走进大山,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

在一次捡垃圾活动中,一位小学生拉着高伟的衣角说:“叔叔,原来捡垃圾也能保护大山,我以后也要来。” 这句话让高伟特别感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能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环境,形成一股强大的环保力量,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在高伟的影响下,大青山等景区的垃圾量明显减少,游客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也大幅减少,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

四、挑战:孤独与困难中的坚持

(一)外界的压力:质疑与不理解

高伟的环保行动,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他遭遇了许多质疑的声音,有些人觉得他的行为难以理解,甚至认为他是 “闲着没事干”,在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你这不是瞎折腾嘛,那么多垃圾,你捡得完吗?还不如在家好好休息。” 类似这样的话语,高伟听过很多次 。

妻子王丽芬起初也是强烈反对。她最担心的,是高伟一个人进山的安全问题。大青山山路崎岖,地形复杂,万一遇到什么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每次高伟捡完垃圾回来,车上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这让王丽芬十分嫌弃 。“你看看你,把车弄得这么臭,以后还怎么坐人?” 她忍不住抱怨道 。不仅如此,周围人的议论和目光,也让她感到有些压力 。

面对这些外界的压力,高伟的内心也曾有过波动。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的给家人带来了太多的困扰 。但每当他想起大青山被垃圾破坏的场景,想起自己的初心,他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改变大家的看法 。

于是,高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身边人的想法。他每次进山,都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自己的安全。回来后,也会第一时间清理车辆,尽量减少垃圾带来的异味 。他还会和妻子分享自己在山里的经历,让她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丽芬看到了高伟的坚持和付出,也看到了大青山环境的逐渐改善 。她的心开始动摇了,慢慢地,从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甚至在退休后,主动加入了高伟的环保行动,成为了他的 “同行人” 。曾经质疑他的那些人,也在他的坚持下,逐渐改变了看法,对他的行为表示敬佩 。

(二)自然的考验:危险与艰辛

除了外界的压力,高伟在进山捡垃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重重考验 。大青山的山路崎岖陡峭,有些地方几乎是垂直的,行走起来十分困难 。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受伤 。而且,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时而阳光明媚,时而狂风暴雨 。遇到恶劣天气时,山路变得更加湿滑,给高伟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

有一次,高伟像往常一样,来到奎素西沟捡垃圾 。那天,他的收获格外丰富,很快就捡了满满两大袋,足足有 50 斤重 。他用扁担挑着垃圾,沿着山路艰难地往山下走 。突然,他一脚踩在一块松动的石头上,整个人失去了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脚踝传来一阵剧痛 。他挣扎着站起来,发现自己的脚已经肿得老高,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但看着身边的垃圾,他心想:“这些垃圾不能就这么丢在沟里,我一定要把它们带下山 。” 于是,他咬着牙,强忍着疼痛,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这 3 公里的路程,他走得无比艰难,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他成功地将垃圾带到了车上 。从那以后,为了安全起见,他每次捡垃圾都控制在 40 斤以内 。

这样的危险和艰辛,在高伟的环保之路上数不胜数 。他曾遇到过毒蛇,差点被咬伤;也曾扭伤过腰,疼得直不起身 。但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退缩半步 。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保事业的坚定信念 。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守护好大青山的美丽 。

五、展望:环保之路永不止步

(一)个人的决心:继续守护青山

如今,高伟已经完成了自己十年前立下的 “十年之约”,但他的环保脚步并没有停歇。他深知,环保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高伟表示,他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垃圾分类、关注环保。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依然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走进大青山,走进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继续用自己的双手,为大自然清理垃圾,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

他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景,那就是有更多的时间能够真正坐下来,煮一壶茶,搭一顶帐,安静地享受大青山最初的美好。而这美好,需要大家共同守护。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那么这个愿景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

(二)社会的期望:全民参与环保

高伟的故事,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环保之路。他用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环保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

他的事迹,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学生们在校园里,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减少垃圾的产生,做好垃圾分类;志愿者们纷纷走进景区、社区,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大家都以高伟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我们希望,高伟的故事能够像一阵春风,吹遍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一起,从捡起身边的一片纸屑、一个塑料瓶开始,用实际行动爱护环境,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

在秋日的大青山,层林尽染的美景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高伟的身影。他第 372 次、第 373 次…… 出现在山路上,手提蛇皮袋,细心捡拾着游客丢弃的垃圾。他的坚持,就像一首激昂的赞歌,在山林间回荡;他的行动,为我们每个人点亮了环保的明灯,指引着我们在环保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声明:本文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