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app乘车码弹窗广告成上班族电子路障

早上八点,广州地铁闸机前挤满了赶时间的上班族。手机屏幕亮起,正要扫码进站,突然“哗啦”一声——弹窗广告跳出来,盖住了乘车

早上八点,广州地铁闸机前挤满了赶时间的上班族。手机屏幕亮起,正要扫码进站,突然“哗啦”一声——弹窗广告跳出来,盖住了乘车码。有人手抖碰了“摇一摇”,广告视频开始播放,等关掉再扫码,后面已经排起了长队,急得直跺脚。最近,这样的场景在广州地铁里频繁上演,网友们吐槽:“每天通勤像在闯关,广告比闸机还难对付!”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客服的回应:“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建议有困扰的用户单独反馈。”这话听着像在打太极——把公共效率问题,轻描淡写成“有人喜欢有人烦”的口味差异。可问题是,地铁APP的核心功能是让人快速进站,不是给人看广告的!早晚高峰的每一秒都珍贵,被广告卡住的那几秒,可能就错过了一班地铁,耽误了打卡,甚至扣了全勤奖。这哪是“小困扰”?分明是往通勤族的心里扎刀子!

公共服务平台引入广告,本来不是坏事。毕竟运营需要成本,适当变现也能理解。但广告的“打开方式”得有底线——不能抢了主业的风头,更不能把用户当“流量工具人”。现在倒好,APP一开,广告先跳,乘车码得“见缝插针”找,这哪是服务工具?分明是广告播放器!更气人的是客服那句“单独反馈”,把集体问题推给个人,好像说:“你觉得烦?那你自己找我们说去!”可通勤族谁有时间一个个打电话?就算打了,能解决吗?企业该做的优化,凭什么让用户来“教”?

说到底,地铁APP是公共服务产品,不是商业广告牌。它的核心价值是“高效”“稳定”“安全”,不是“能插多少广告”。如果按客服的逻辑,那医院急诊室门口是不是也能挂广告?火警电话里是不是也能插播语音广告?这显然荒谬。公共服务一旦被商业利益绑架,就会变成“四不像”——既没做好服务,也没赚到口碑,最后落得个“两头不讨好”。

现在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说这类广告可能涉嫌违规。这给所有公共服务提供者提了个醒:公共资源不是“唐僧肉”,不能谁想咬一口就咬一口。广州作为一线城市,通勤效率关乎千万人的日常,更关乎城市的温度。别让“摇一摇”广告,摇走了市民的耐心,也摇歪了公共服务的初心。

你最近坐广州地铁遇到过这种广告吗?被卡在闸机前的那一刻,你是什么心情?来评论区说说,你的声音或许能让改变发生得更快一点!

案例来源: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