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德国大众
关税冲击,德国大众三季度亏损超10亿欧元
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30日发布财报显示,美国关税措施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全年50亿欧元。近日,多家德国车企在财报中表示,美国大幅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对今年业绩造成较大冲击。大众财报显示,公司今年前9个月营业利润54...
德国大众:三季度净亏10.7亿欧元 前三季净利骤降61%
观点网讯:10月31日,德国大众集团披露2025年三季报,当季净亏损10.72亿欧元,创近年单季最差纪录;前三季度净利润34亿欧元,同比骤降61.5%。集团CFO阿诺·安特利茨表示,亏损主因是低利润率电动车占比提升,叠加美国关税、...
中国正式对涉及荷兰ASML光刻机的核心原材料、设备和关键企业启动最严格的出口限制
中国正式对涉及荷兰ASML光刻机的核心原材料、设备和关键企业启动最严格的出口限制。任何谈判窗口全部关闭,豁免请求直接无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拉架子,而是“动真格”了。事情得从荷兰的操作说起,ASML是全球光刻机界的独一份,荷兰靠着这家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硬气了不少,可自从美国搞技术封锁,荷兰就变了脸,先是跟着限制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对华出口,后来连相对常规的DUV机型也耍起了花样,2024年干脆宣布DUV也要受限,这种临时变卦的战略转向,彻底把之前的贸易信任给砸没了。但荷兰显然忘了一个基本事实:它管得了ASML的出口闸门,可中国管着ASML的命脉,这命脉就是稀土以及稀土背后一整套别人拿不走的产业链。别以为稀土只是挖出来的矿石,ASML的光刻机里全是它的影子,单台DUV光刻机里,和稀土有关的零件就超过50个,这些零件要么是中国代工,要么干脆是咱们自研制造,而EUV光刻机更夸张,单台的稀土用量就超过50公斤,激光系统需要“氧化镥”抛光液,磁控系统核心则是“钕铁硼”永磁体,这些材料的源头压根绕不开中国。所以这次的出口限制,不是简单的“断供”,而是从根上卡住了脖子,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出台的新规里写得明明白白,任何使用了中国稀土技术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只要含有超过0.1%的中国稀土成分,想再出口必须先拿中国的批准,这相当于给全球高科技供应链装了个中国产的“总开关”。ASML的CFO在财报电话会上还嘴硬说“库存充足”,但内部消息早传出来了,公司手里的稀土库存最多只能维持8周生产,就算想找替代来源也没辙,他们规划的马来西亚稀土加工工厂要2027年才投产,这两年多的空档期里,压根没人能补上中国的产能缺口。以前中国材料商还会帮客户准备资料过审,现在直接终止合同、不续长约,ASML在北京、深圳的服务中心,全被划入“技术边界模糊”监管区,得提交详细的服务记录和客户用途清单,稍有含糊就暂停业务,这哪是限制出口,简直是把供应链的每根毛细血管都查了一遍。更能说明“动真格”的是,谈判窗口是真的关死了,豁免请求也确实没人理,荷兰政府后来也慌了,派经济部长来华想争取缓冲,估摸着能像以前那样把政治和经济分开谈,结果连正式的谈判桌都没摸到,得到的回应就一句话:没有谈判余地。这可不是意气用事,之前安世半导体的事儿早就把底线划得清清楚楚,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还让外籍人士夺走了决定性投票权,本质上就是配合美国抢夺企业控制权,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就是美国提前给荷兰透了底,要求替换中国籍管理层换豁免。面对这种无理要求,不仅闻泰科技硬气拒绝,中国商务部直接反手限制安世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部件,没过多久,德国大众狼堡工厂就因缺芯片减产30%,宝马慕尼黑工厂的交付周期从4周拉长到12周,欧洲汽车业的哀嚎声直接传到了阿姆斯特丹,可就算这样,中方也没松口谈豁免,这态度已经再明确不过。ASML现在的处境比美光还尴尬,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市场贡献了它42%的营收,是妥妥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可偏偏最依赖的原材料被掐住了。它的上游供应商也跟着慌了,德国蔡司作为核心镜片供应商,美国众议院都发报告指责它“危害国家安全”,可蔡司CEO在财报会上还是得硬着头皮说要继续供货,理由很实在:公司近四成订单都和中国市场相关,断供不仅股东不答应,自己的生产线都得停摆。荷兰本土的材料商更着急,四处找东南亚、日本的替代来源,可一位高管私下坦言,他们从来没计划脱离中国稀土,现在不过是被迫折腾。这些企业心里都清楚,中国的限制不是短期行为,2024年修订的稀土管理办法已经把核心金属、磁材都放进“白名单”,2025年又搞了稀土磁体出口分级管理,标着“光刻机用途”的申请全进“特审组”,等于把过去靠信任维持的贸易,彻底收归国家管控,想蒙混过关根本不可能。说到底,这次的出口限制压根不是报复,而是对“技术脱钩”的精准反制,美国和荷兰以为攥着光刻机就能卡住中国半导体的脖子,却没算到高端制造从来都是“环环相扣”,你卡我的整机,我就卡你的原材料;你搞技术封锁,我就用全产业链优势破局。ASML的光刻机再精密,没有中国的稀土材料和提纯技术,也只是一堆废铁;荷兰政府再跟着美国站队,也架不住本国企业被掐住命脉的现实。那些觉得中国是“拉架子”的人,怕是没看懂这背后的逻辑:当全世界90%的高标准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当核心技术和材料配比都攥在手里,这种限制根本不需要喊口号,只要把审批流程收紧一点,把终端用途审严一点,效果自然就出来了。荷兰现在大概也明白了,想在中美之间玩“两头讨好”的把戏,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次的出口限制,就是最实在的一课。
落后就要挨打,看德国大众如何用途观,把一汽和上汽轻松控制的
但德国大众不愿意看到上汽一家独吞SUV红利,2016年新一代途观全球上市,上汽大众将其以途观L的身份继续投产。而为了制衡大众,总部又专门给一汽大众研发了一款特供SUV大众探岳。这款车很有意思,它不是全球车型,而是由大众...
为什么外国不造新能源汽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破关键:他们是有技术的,并非没能
为什么外国不造新能源汽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破关键:他们是有技术的,并非没能力造电车,而是压根就不想造!外国车企在燃油车领域吃了百十年红利,早就把这条产业链做成了摇钱树。就说德国大众,燃油车时代常年能保持两位数的利润率,简直是躺着赚钱,可到了电动化时代,2025年一季度的电动业务利润率才只有3.2%,连零头都不到。这账谁都会算,放着稳赚不赔的生意不做,去啃电动车这块硬骨头?换谁都得犹豫。更别说柴油车曾是德国汽车的金字招牌,他们觉得这技术既功率大又比汽油车少排五分之一二氧化碳,硬是把柴油车当成缓冲地带,想靠这个拖延时间,等自己的电池技术赶上趟。结果2015年大众柴油门爆了雷,承认多年作弊欺骗监管,光罚款赔偿就掏了250亿美元,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舍不得放弃,后来又联合宝马、戴姆勒搞软件升级,想靠补丁续命,就是不愿彻底转向电动车。这哪是没能力,分明是抱着燃油车的金饭碗不想撒手。更关键的是这场技术路线的“赌局”,外国车企押错了宝,现在想回头又怕输得更惨。日本丰田就是个典型,从1992年就拉了个兴趣小组捣鼓氢能源,一路砸钱砸到2014年造出MIRAI,20多年砸进去的钱能堆出好几辆概念车,手里攥着5000多项专利。他们一门心思赌氢能源能成为未来,觉得纯电只是过渡,结果没想到中国把电动车先做起来了,丰田这才慌了神,可之前的投入太多,不甘心就这么打水漂,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扛。欧洲车企更有意思,一边在慕尼黑车展上摆着电动车型装样子,一边联名给欧盟写信,求着推迟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目标。奔驰本来计划2025年让电动车占销量一半,后来干脆推迟目标,说未来十年还要更新内燃机;奥迪也搁置了2032年全面电动化的计划,摆明了就是不想全力押纯电。他们嘴上说要“技术开放”,其实就是赌纯电成不了气候,想给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留条活路,可惜这如意算盘没打好。再说转型的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外国车企根本下不了决心。通用汽车2022年才宣布在密歇根州投70亿美元建电池厂、改装配线,这已经是他们史上最大一笔投资了,可对比燃油车的家底还是不够看。他们计划到2025年砸350亿美元在电动化上,听起来不少,但分摊到全球产能改造、供应链重建上,其实捉襟见肘。更别说还有就业的包袱,德国汽车行业靠燃油车撑着80万个岗位,2023年光电动化转型就减了5.15万个工作,政府都慌了神,默克尔当年对车企百般宽容,默茨现在又喊着“不能单方面限定技术路径”,本质上都是怕动了燃油车的根基引发连锁反应。还有供应链的问题,欧洲想搞个北方伏特电池厂抗衡宁德时代,拉来宝马、大众入股,结果2024年底还是破产了,这说明他们在电池这种核心部件上根本没优势,要是真全力造电动车,就得看亚洲供应商的脸色,这口气哪能咽得下。最讽刺的是,外国车企不是没造过电动车,只是没真心造。宝马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i3电动车,可这款车从2016款卖到2020款,最后还是停售了,说白了就是没下功夫迭代,卖得不好就干脆放弃。他们的电动车平台也跟不上节奏,大众2019年搞的MEB平台,没几年就露了怯,电气底子太老,软件升级费劲,成本还降不下来,根本没法和新一代平台比。这哪是技术不行,分明是投入不够、心思没在这上面。反观他们在燃油车后市场的布局,发动机、变速箱的维修保养早就赚得盆满钵满,而新能源车后市场的核心是三电系统,这正是他们的短板,赛迪顾问预测2027年中国新能源后市场规模能破3.9万亿元,这么大块蛋糕他们吃不上,自然更不想推动电动化了。现在欧盟虽然喊着2035年禁售燃油车不动摇,却把碳排放考核推迟到2027年,这就是给车企递台阶。外国车企心里跟明镜似的,只要还能靠燃油车赚钱,就不会真心扑在电动车上,毕竟没人愿意主动砸掉自己的金饭碗。这场赌局里,他们赌的是电动化会降温,赌的是传统技术还能续命,可市场的潮水已经往电动车方向涌了,再抱着旧算盘不放,迟早得被拍在沙滩上。
大众德国两家电动车工厂将短期停产,部分车型交付受影响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7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集团发言人证实,其位于德国的茨维考工厂将于10月8日起暂时停产一周。与此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大众已对德国埃姆登工厂下达削减工时计划,预计未来该工厂也将停产...
德国大众与工会达成协议:承诺不关厂但要裁员3.5万人
快科技12月22日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20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与工会代表谈判达成协议,该协议避免了工厂因运营原因而关闭和裁员。大众汽车工会周五表示,大众同意保持其在德国的10家工厂的运营,并恢复就业保障协议,直至2030...
德国大众集团爆发大罢工,9大工厂停产,却遭到中国工人吐槽
如今的德国大众汽车,正在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不仅销量持续下滑,而且市场份额也在不断萎缩,这无疑是对大众根基的动摇。根据统计数字,2024年1至9月,大众全球销量为652.43万辆,其中第三季度出现了7.1%的下降,在中国...
史上罕见!数万员工参与,德国大众大罢工
本周二(2日)上午,德国大众汽车爆发了全国性的大罢工。德国金属工业工会(IG Metall)正动员大众的职工反抗这家汽车制造商数十亿欧元的成本削减计划。IG Metall的谈判代表格罗格(Thorsten Gröger)称,若公司不放弃该计划,...
87年首次!德国大众工厂关闭,美国真的赢了吗?
全球汽车行业近日传来震撼消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关闭至少三座位于德国的工厂,并裁员数万人。这一决策,不仅是大众87年来首次关闭在德国的工厂,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与工会的谈判已经持续数周,涉及业务重组和削减...
月销仅2位数!制裁下,德国大众先挺不住了
据央视新闻,大众拟关闭至少3家德国工厂,考虑与印度合作,并计划裁员数万,同时对所有留任员工减薪水10%。消息一出,大众沃尔夫斯堡总部前聚集了数千名工人抗议工厂关停,他们高举标语,并向管理层高呼“再见”、“我们 才是...
中国车企果然硬气了,超越德国大众,拿下了全球销量第二!
立足于中国市场的比亚迪,在走向全球市场的进程中,更是在今年8月超越德国大众,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车企。根据易车网公布的8月全球汽车品牌销量TOP20榜单显示,该月份 比亚迪以超过38万辆的全球销量超越大众,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