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中国的异国公主,拒绝回国说:我是中国人,中国就是我的家…
1996年的泉州涂门街,刚完成改造不久的街道还带着新铺石板的清冽气息,清净寺的宣礼塔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通淮关岳庙的香火已经飘出半条街。
许世吟娥像往常一样,早早打开了“世记古董店”的雕花木门,门轴转动时发出“吱呀”一声轻响,这声音她听了快十年,从母亲手里接过这家传承三代的店铺时,母亲就说这门轴声是老祖宗在守着家。
彼时她刚满30岁,齐耳的短发衬得眉眼格外干练,身上穿着件藏青色的对襟布衫,正弯腰擦拭着柜台里的一只青花瓷碗。
“许老板,早啊!昨天看的那对铜烛台还在不?”隔壁开茶店的老王提着个保温桶走进来,熟络地把桶往柜台上一放,“我家老太婆煮的花生汤,给你留了一碗。”
许世吟娥直起身笑了笑,接过保温桶掀开盖子,一股浓郁的花生香扑面而来:“王伯您太客气了,烛台还在呢,给您留着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从柜台下拿出个锦盒,里面放着一对清代的黄铜烛台,烛台上雕刻的缠枝莲纹栩栩如生。
老王凑近看了看,连连点头:“就冲你这实诚劲儿,我也不在别处比价了。”
送走老王,许世吟娥端着花生汤慢慢喝着,目光落在店铺墙角那只不起眼的青石雕狮子上。
那狮子造型奇特,不像常见的中国石狮那般威严,反而带着几分异域风情,是曾祖母临终前交给她的,只说“这是祖宗带来的念想,要好好守着”。
她从小就听曾祖母念叨“世家坑”“祖先从很远的海上来”,可每次追问细节,老人总是摇摇头,用布满皱纹的手摸摸她的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别说,不安全。”
那时她只当是老人年纪大了念叨的糊涂话,直到1985年父亲要移居香港,把她叫到跟前,郑重地拿出一本线装的《世家族谱》,她才知道家族里藏着个天大的秘密。
“阿娥,咱们不是普通人家,是古锡兰国的皇室后裔。”父亲的声音带着几分沉重,“当年祖先落难到泉州,隐姓埋名才活了下来,这族谱你要好好保管,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让外人知道。”
她当时攥着那本泛黄的族谱,手心全是汗,郑重地点了点头:“爸,我知道了,我一定守好这个秘密。”
这十年间,她守着店铺,守着秘密,守着丈夫和年幼的儿子,过着接孩子放学、陪家人吃饭的寻常日子,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这段过往,连丈夫都只知道她姓许,不知道“许世”是复姓,更不知道“吟娥”二字是家族传承的辈分标识。
中午时分,儿子的班主任李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语气带着几分兴奋:“许妈妈,跟你说个事儿,咱们市考古队在东郊清泉山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听说是跟古锡兰国有关呢!周末学校组织去参观遗址外围,要不要让孩子参加?”
“古锡兰国”这四个字像一道惊雷,在许世吟娥耳边炸响,她手里的算盘“啪嗒”一声掉在柜台上,珠子散落一地。
“许妈妈?你怎么了?”电话那头的李老师察觉到不对劲,关切地问道。
“没、没事,李老师,我考虑一下再给您回电话。”许世吟娥勉强稳住声音,挂了电话后,蹲在地上捡算盘珠,手指却一直在发抖。
清泉山,世家坑,不就是曾祖母念叨了一辈子的祖坟所在地吗?
她匆匆关了店门,打车赶往清泉山,远远就看到山脚下拉着警戒线,不少考古队员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在忙碌着,几座被清理出来的古墓前,放着标有编号的木牌。
她挤在围观的人群里,心脏“咚咚”直跳,目光死死盯着其中一座古墓的墓碑,那墓碑上雕刻的狮子纹案,跟她店铺墙角的青石雕狮子一模一样!
“听说这是古锡兰国的墓碑,你看这狮子,跟咱们中国的就是不一样。”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跟同伴说道,“我查过资料,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个锡兰王子落难到泉州,说不定这就是他的后人墓。”
“真的假的?那咱们泉州岂不是藏着个异国公主?”同伴笑着打趣道。
许世吟娥听着这话,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她扶着旁边的一棵树,深吸了好几口气才稳住身形。
她拿出手机,颤抖着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清泉山的古墓……是咱们家的祖坟。”
电话那头的父亲沉默了片刻,语气凝重:“我知道了,考古队要是要清理,你不能让他们动祖坟,这是祖训。”
挂了电话,许世吟娥在山脚下站了很久,看着考古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内心天人交战。
她知道考古对研究历史很重要,可那些古墓里埋着的,是她的列祖列宗啊。
当天晚上,她从电视新闻里看到,考古队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接下来要对墓群进行大规模清理,预计会将部分有价值的墓碑和文物迁移到泉州海交馆保存。
“不行,不能让他们迁走祖坟!”许世吟娥猛地站起来,丈夫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阿娥,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她看着丈夫疑惑的眼神,咬了咬牙,决定把秘密说出来:“老公,我跟你说个事,你千万别外传。”
当她把家族是锡兰皇室后裔,清泉山古墓是祖坟的事情说完后,丈夫愣了足足有三分钟,才结结巴巴地说:“你、你说的是真的?那、那咱们现在怎么办?”
“我要给有关部门打电话,不能让他们破坏祖坟。”许世吟娥走到电话旁,手还是有些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电话接通后,她深吸一口气:“您好,我是泉州涂门街的许世吟娥,清泉山发现的古墓群,是我们家的祖坟,我希望你们不要进行大规模清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个惊讶的声音:“您说那是您家祖坟?可考古发现显示,那很可能是古锡兰国的遗迹啊。”
“因为我们就是古锡兰国的皇室后裔。”许世吟娥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一处被初步判定为古锡兰国古墓群的遗迹,竟然被一位泉州女子称为“祖坟”?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泉州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既惊讶又疑惑,决定第二天上门核实情况。
第二天一早,泉州海交馆的李玉昆研究员就带着两名同事来到了许世吟娥的古董店。
李玉昆从事泉州海交史研究多年,早就从史料中看到过“锡兰王子落难泉州”的记载,著名历史学家张星烺在1930年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就提及“不刺葛麻似有子孙遗留在中国泉州”,可一直没找到确凿的证据。
“许女士,您好,我们是泉州海交馆的,想向您了解一下关于清泉山古墓的情况。”李玉昆递上名片,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店铺墙角的青石雕狮子,眼神突然亮了起来。
许世吟娥请他们坐下,泡了一壶铁观音,然后从里屋拿出那本线装的《世家族谱》,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李研究员,您看这个就知道了。”
李玉昆戴上手套,轻轻翻开族谱,只见首页就写着“吾家世居锡兰,为王室之裔,明永乐年间,始祖世利巴交剌惹公随郑和船队使华,因国变留泉,遂隐姓埋名”。
他越往后看,眼睛越亮,族谱里详细记载了世利巴交剌惹在泉州的生活轨迹,娶妻生子,繁衍后代,甚至连家族迁徙的路线、与当地士绅的交往都有记录。
“这、这简直是重大发现!”李玉昆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许女士,您看这族谱里记载的始祖墓葬位置,和我们在清泉山发现的‘世家坑’摩崖石刻位置完全吻合!”
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块刻着“世家坑”三个大字的巨石,“我们就是根据这块石刻,才确定了墓群的位置。”
许世吟娥看着照片,眼圈有些发红:“曾祖母说,当年祖先刚来的时候,就在这石头旁立了坟,还说这是‘世家’的根。”
李玉昆又提出一个疑问:“族谱里写的是‘世’姓,您怎么会姓‘许世’呢?”
“传到我高祖母那一代,家族里没有男丁,就招了一位许姓男子入赘。”许世吟娥解释道,“从那以后,我们这一支就姓‘许世’了,族谱里也有记载,‘无嗣,招许氏子入赘,子孙以许世为姓’。”
为了进一步核实,李玉昆突然问道:“许女士,冒昧问一句,您左耳廓是不是有个小孔?”
许世吟娥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摸了摸左耳:“是啊,从小就有,家里人说是‘福孔’。”
“这就对了!”李玉昆兴奋地一拍桌子,“根据我们查到的锡兰科提王朝史料,皇室后裔左耳廓都会有一个先天性的小孔,这是他们家族的遗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