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狂潮由金州勇士带起,也很可能由他们终结。
2014-15赛季,勇士场均投出30.5记三分,傲视全联盟。那一年,他们用海啸般的无解火力,彻底颠覆了篮球理念。而在此之前,三分潮流的火种其实早已埋下,2013-14赛季的火箭就已经场均26次三分出手,高居全联盟第一。
魔球理论四个字,让火箭成了最早相信数据的球队,他们认为三分和篮下才是篮球世界最划算的投资。但勇士出现之后,一切都变了。
勇士把这套理论推到了极致,也把它玩出了艺术感。
球在场上流转、无球掩护层出不穷,库里和克莱的无解跑位让三分成了超级大杀器。而当全联盟都开始模仿勇士时,却没人再能复制勇士的辉煌。
表面上看,火勇两队都信仰数据、推崇进攻空间,他们也都靠化学反应成为了一支强队,但区别在于,火箭作为魔球的信徒,勇士则是篮球的艺术家。当哈登的火箭一次次在“高位挡拆+单挑三分”挑战全联盟时,勇士的篮球却在不停轮转。
火箭的故事很燃,但也很残酷。在勇士四年三冠的时代,他们是唯一能让勇士感到压力的球队。但篮球从来不是公式,理论能赢数据,却赢不了冠军。当勇士继续前进,火箭的魔球体系却被时间反噬,留下一地薪资负担和未竟梦想。
马刺主帅波波维奇曾说过一句话:
“我恨三分球,我恨它们长达20年了。三分让篮球变得无趣,但我必须为了赢球而使用它。”
2014年的马刺,用无私传导和精准外线拿下总冠军,他们也一度是团队篮球的巅峰。然而十年之后,马刺已经早早远离季后赛,但讽刺的是,他们也曾是三分时代的潮流球队。
这也不禁让人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篮球?
相比之下,波波维奇的理性没有能够改变联盟,反倒是勇士依靠中距离和进攻节奏打破了魔球限制。
回看两连冠时期的勇士,虽然贵为三分大队,但他们并非只靠三分赢球,从数据来看,他们更是季后赛中距离命中率最高的球队。杜兰特在中距离的高效不用多说,而即使没有阿杜,勇士依然能靠掩护、空切和中投打穿对手防线。
而当杜兰特意外伤退,科尔重新祭出挡拆战术,格林的短切中投、克莱的中距离接应,反而成了勇士的全新武器。他们在三分与中投之间切换自如,重新定义了三分浪潮。
很明显,勇士的进攻不仅仅在于三分,就像科尔后来警告全联盟的那样:
“过多的三分会造成反作用力。”
勇士知道如何拿捏平衡,他们开创潮流,也懂得收潮。
当年还有另一支队,也在三分狂潮中迷失了方向:来自于雷霆。
巅峰时期的威少毋庸置疑是超级球星,凭一己之力撕裂防线,但从球队视角来看,雷霆却始终没有给他配上合适的外线射手群。
2018-19赛季,雷霆场均三分出手数排第13,命中率却只有34.8%,联盟倒数第八。全队外线命中率超过35%的,只有格兰特和弗格森两人。但残酷的是,二人场均三分命中甚至还不足两球。对比同年勇士的外线效率,差距肉眼可见。
对于雷霆而言,他们似乎误以为“投得多就能进得多”,结果却被效率反噬。当远投不断打铁,球队体系彻底失衡,威少和乔治也没有表面的强,最终自然难掩陷入泥沼。
当然,当年雷霆的问题不止在球员,球队方向上也存在偏差。总经理普雷斯蒂在选秀上眼光独到,这是很多球迷对他的评价,但从方向上来看,他似乎偏爱苦工型球员,他能挖掘出蓝领,但是却总会错过射手。而那些被他带到雷霆的球员,似乎都是在离开雷霆后才得到真正爆发。
命运很残酷,但逻辑很简单:
没有空间,天赋也无处施展。
当联盟一窝蜂追随三分球时,勇士已经在悄悄修正方向,他们依旧在投三分,但不再盲目追求数量,最终在22年再度重返巅峰。
在潮流之中,他们成了起点,也成了最后的时代终结者。
或许这才是不断演变的篮球世界里的唯一真理,真正的强者不是制造潮流,而是能在潮流中看清方向。而这,才是正确的篮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