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二次供水是高层住宅居民用水的关键环节,水质安全直接关系民众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二次供水设施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传统监测方式难以满足实时性、精准性需求,智能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水利工程专家强调,该系统整合传感、数据传输与智能分析技术,构建起全方位水质保障体系,为城市供水安全筑牢防线。
系统核心构成与技术原理
系统核心为多参数传感模块,可同步获取水体 pH 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温度、氨氮、COD 等核心参数。行业技术人员指出,传感器采用一体化设计,将多个监测探头集成于同一主体,减少安装空间占用的同时降低设备协调难度。各项参数取值范围经科学设定,pH 值 0-14、溶解氧 0-20mg/L(0-200% 饱和度)、电导率 0-5000uS/cm(支持扩展)、浊度 0-1000NTU、温度 0-50℃、氨氮与 COD 均为 0-100mg/L,测量精度与分辨率均符合国家饮用水监测标准。
传感器模块配备自动清洁装置,设定参数后可自主运行,清除表面微生物附着与杂质沉积,保障监测数据稳定精准且降低维护成本。设备前端防护罩开设槽孔,阻挡大颗粒悬浮物与水生生物,保护探头的同时不影响测量准确性。监测探头采用快速插拔式防水接头,拆装简便,为后期维护提供便利。
数据传输与处理单元保障系统高效运行。监测模块采用标准数字信号接口,可直接对接 PLC、DCS、RTU 等控制设备,数据传输经加密处理避免丢失或篡改。后台上位机软件支持参数设置、数据存储与历史回溯,为水质分析提供支撑。研究人员认为,12-24V 工作电压、IP68 防护等级、0-65℃工作温度与不超过 0.2MPa 工作压力,使系统能适应各类二次供水场景。
安装需采用浸入式固定,线缆通过保护管防护且避免绷紧,防止线路断裂。校准采用两点校准法,工作人员需定期操作并检查传感器清洁状况与清洁刷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系统应用优势
实时监测功能可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当浊度、氨氮等指标超阈值时,系统立即预警,工作人员快速响应处理,避免不合格水流入居民家中,有效应对水箱污染、管道老化等问题。
多参数同步监测形成完整体系,相较于传统单一指标监测,能全面反映水质状况,助力工作人员多角度分析变化原因,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
远程监控与智能化管理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工作人员通过后台即可完成数据查看与设备管理,减少现场巡检工作量并避免监测盲区。系统生成的水质分析报告为设施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降低运行成本。
标准化接口设计赋予系统良好兼容性与扩展性,可与城市智慧水务平台无缝对接,数据整合入城市供水安全监测网络,同时可根据需求增加监测参数或扩展功能模块。

行业发展与技术升级方向
居民对饮用水安全要求的提高,推动系统技术持续升级。材料科学进步支撑传感器性能提升,新型耐腐蚀、抗干扰材料延长其在复杂水体环境中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测量精度。电子技术发展推动监测模块小型化与低功耗化,降低安装与运行成本,为广泛应用创造条件。
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融合将完善系统功能,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系统可深度分析历史水质数据,预测变化趋势并提前识别潜在污染风险,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国家加强二次供水安全监管,多项政策推动设施智能化升级,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为系统研发、生产与应用提供统一依据,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与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智能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系统的技术优势与应用价值已在实践中充分验证。随着技术升级与行业发展,系统将在监测精度、智能化水平、兼容性等方面持续提升,为居民用水安全筑牢防线,为城市供水管理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