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地处广东西部,背山面海,曾因地形复杂、交通闭塞长期制约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多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并形成以沈海、汕湛、玉湛、包茂“两横两纵”为主的高速公路架构,茂名、湛江主城区实现快捷通达。虽然如此,但粤西地区高速公路网的短板依然突出:例如化州北部等区域长期不通高速,当地群众往返市区需耗时2小时;粤桂省际通道密度不足,玉林至茂名现有路线需绕行广昆高速,车程长达3小时,且国道货车拥堵问题频发。这种“内不畅、外不联”的状况,制约了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为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随着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广东省把“补齐粤西交通短板”写进规划,阳信、南湛、化北等多条南北大通道陆续上马,粤西高速网络正从“主动脉”向“毛细血管”升级,为湛茂都市圈对接北部湾、RCEP东盟和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有力的交通支撑 。
在众多新线中,最受关注的当数广西北流(粤桂界)至广东化州高速公路(广东称化北高速公路)——一条直接打通粤西“北大门”的省际新通道。根据规划,化北高速公路广东段项目起于茂名化州市播扬镇粤桂省界,顺接已开工的广西段,一路向南经那务、合江、中垌、官桥等7个镇街,终于石湾街道并对接国道G207改线,全长62.1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26.5米,总投资约69亿元 。全线设桥梁65座、互通立交7处、服务区1处,并预留与规划深南高速的枢纽转换条件,桥隧比高、互通密度大,兼具“跨省衔接+市域联通”双重功能 。

目前,关于化北高速公路广东段项目的规划建设再次迎来了重大进展:继2025年9月,广东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广西北流(粤桂界)至广东化州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近日,茂名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发布了广西北流(粤桂界)至广东化州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全文公示;这就是说,广西北流(粤桂界)至广东化州高速公路正式进入环评审批阶段。项目环评报告审批,是继可研获批后又一关键前置手续完成,为正式核准立项和施工图设计打下了基础。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9月19日的批复,项目将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建设,资本金51.25亿元由茂名市财政和特许经营方共同出资,其余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建设期三年。
虽然广东段尚未全面动工,但与其无缝衔接的广西段已于2024年11月22日正式开工,北流市山围镇至桂粤省界75.6公里路段同步推进,计划2028年建成,届时将与化北高速形成“一条线、两省建、同年通”的罕见节奏 。茂名市亦将化北高速列入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程,明确“年内动工”目标,目前征拆摸底、用地报批、施工图审查等工作正压茬推进,预计可以近期启动施工招标工作。这就是说,化北高速公路有望在2026年实现实质性开工建设。

项目建成后,化州北部将结束不通高速的历史,茂名市区至广西北流车程将由9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左右;湛江、茂名北向通往玉林、南宁可不再绕行包茂高速,节省里程约60公里,成为粤西通往北部湾经济区最便捷的省际大通道。同时,化北高速可与汕湛高速互通,向南可快速衔接湛江吴川机场、博贺新港及海南自贸港,北向通过广西高速公路网实现快速北上,真正形成“北上广西、南下空港、东融湾区、西联海南”的多向辐射格局,对促进沿线农产品、建材、钛矿等资源要素流动,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推动粤桂产业合作区、北部湾—珠三角物流走廊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