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每次孙颖莎和王曼昱的决赛都不是简单的技战术对垒,更不是和一些小将、外协猛打猛冲的节奏。为了帮助您更好的分享自己的观点请点关注和分享!

她俩基本开局试探,再把反手位的节奏和优势打出来:王曼昱反手弧圈旋转vs孙颖莎反手的单板质量和节奏。
前两局都在没怎么提速的情况下经过试探,孙颖莎依靠速度衔接取胜。
第三局回到二人之前一样的节奏:王曼昱开始反手加满质量起下旋,把反手位对抗的质量板板加满,压制孙颖莎速度的同时逼迫孙颖莎失误,不再像前两局以稳为主,当对手和自己发球都拿不下时,比分差距来到4分,再有失误,基本就很难追上。
第四局孙颖莎开始找反手节奏,也开始侧身并加质量,双方失误都在上升,关键分王曼昱两个发球死下旋拿下。

第五局又是之前二人的比赛节奏:孙颖莎开始回归擅长的前三板台内球,这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慢搓底线长球薄薄蹭了一下,让王曼昱起板很不舒服,加不上质量。
第六局开始提速并找到王曼昱底线的漏洞,加转劈长,劈到差不多白边为止,王曼昱一直到终局都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两局的台内球似乎看到了马龙的影子,里约决赛靠摆短限制张继科,东奥决赛也是搓球限制樊振东,对于孙颖莎属于最直接的打反手怪实力球的教科书—发接发台内的限制,孙颖莎也在一点点靠近和打磨。
002
这场比赛 老鱼前三板打的挺好,能变。一二局关键分没拿下可惜。三四局打的精彩,相持加转厚度也上来。局末算球自己也夸夸。
第五局开始,我以为鱼姐开始要加质量打相持了,结果鱼姐突然掉线了。有几个球搞笑的是打算摆烂后结果上台继续抡。鱼姐你在干嘛,第五六局突然掉线了?

看得出王曼昱自己现在都不研究技战术了,发球还是那个发球,站位还是那个站位,落点还是那个落点,角度还是那个角度。只要一上场,之后就是一顿乱抡,你打我就接,你攻我就防,你打哪儿我去哪儿,能接接,接不到拉倒。
刚才我抬头看了眼第五局,有个球王曼昱都要放弃准备摆烂了,结果发现球上台了,又跑回去继续抡,居然还得分了。
这场输赢对于王曼昱来说,也没有重要到生死局,女单不输外战,尽量守住世界第二的位置,不掉出前四,若有其他竞争者加入对曼昱来说是好事,分散压力,球迷别紧张,不被带节奏。
这次最最紧张的还是长崎那场真是捏一把汗,还好赢了,如果输了,可能要开长文批评她了,打桥本基本没问题,就是累人罢了,事实打的也很好。

女双方面一定要拿出100%的精力去对待,不管和谁配每次打女双就是要拿冠军,没的说。
003
打石洵瑶:发球直接限制拧拉/拧拉后反撕/拧拉后正手冲;落点要变化且刁钻,石洵瑶喜欢板板发力,落点给的好她起板质量就不高,后续用反手加旋转、节奏或正手变线。
好多人一直抬小将,结果就是拔苗助长,现在三号位的蒯曼因为其打混双,所以得到更多资源优待,但其自身非常明显的漏洞还没有实质性解决,这套技战术内战内行,外战不行。

而直来直去,比王艺迪还不懂变通的陈熠和石洵瑶漏洞更加明显,且是本子、颗粒最喜欢的打法,前三板成功限制发力,主动权就在别人手里。
前人的路不要妄想走捷径,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奥运金卡给了你机会,但给不了你成长。反而昨天两场半决赛,两人分别告诉其他人打陈熠的办法: 纯靠摆速冲一板中间,前后调动再压反调正。发接发可以带一些晃的动作调开重心,相持中不要硬碰硬,靠长、短、轻、重打节奏,有一板突然提速,也可以软蹭一板让其对不上点。
也许我比较追求完美吧,我其实看内战比较少,主要看外站多一点,我觉得正手和前三板这种东西在外站上很有优势,并不认为一名顶尖运动员大家一直说她靠意志品质赢下来有多么好,希望以后更多的是技术全面的胜利。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

祝您能够成就初心,游览祖国层峦叠嶂的山河美景。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明天校场发饷,不必着甲[吃瓜]](http://image.uczzd.cn/3299946659197038453.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