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只用了一通电话,让特朗普“收回成命”,泽连斯基想要的“大杀器”,大概率又没戏了。
特朗普最近对于俄罗斯的“不满”已经抵达了临界点,军事威胁、经济制裁、外交谴责全方位施压,迫使俄方主动提出谈一谈。这是普京和特朗普第8次电话会谈,历时两个半小时,从结果而言,特朗普满足了虚荣心,普京得到了实际好处,可谓皆大欢喜。不过,这对于苦等支援的泽连斯基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特朗普说好要提供的“战斧”,大概率又没戏了。
【一通电话,让特朗普回心转意】
普京“拿捏”特朗普,俄罗斯掌握主动权
显而易见,特朗普对于这次通话十分满意,第一时间表示“取得了很大进展”,随后俄方也公布了通话成果,看似足足有13条,实则上美俄的立场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不过通过这次通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普京对特朗普的心理和战略需求有非常精准把握,再次成功将美国拉回自己的节奏中。
首先,普京非常清楚,特朗普作为一位极度“好面子”的领导人,其外交政策往往并非基于长远战略,而是更多受到情绪、形象和国际舆论反应的影响。
尽管屡次受到美方的威胁,但普京在通话中,不仅没有对特朗普表现出敌意,反而通过“坦诚交流”、“务实对话”等方式,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被需要感”。
克里姆林宫通报中,普京对特朗普的言辞既严肃又留有余地,既表明立场,又避免过度刺激,这种策略恰恰击中了特朗普喜欢“被大国领袖平等对待”的心理。
【美国再次证明了自己是靠不住的】
其次,一味地“吹捧”是没用的,普京还明确指出,“战斧”导弹并不会改变战场局势,但会严重损害俄美关系和和平前景。
这一表态其实就是对特朗普政府的明确警告,普京深知,特朗普虽言辞强硬,但本质上不愿看到美俄关系全面恶化,更不希望在其任期内爆发直接军事摩擦或核风险。
因此,普京通过强调“战斧”导弹带来的战略风险,成功让特朗普主动在导弹援助问题上踩下刹车,转而寻求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最后,普京也抛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好处,比如美俄潜在的贸易合作、关系缓和以及最重要的——普京和特朗普的面对面会谈,引导特朗普在核心议题上让步。
可以说,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操作,充分展现了普京在国际政治中的老练与冷静,也让特朗普可以对外宣称“与普京进行了建设性对话,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努力”,为俄罗斯又换取了一段“喘息”的时间。
【潜射型“战斧”导弹】
“战斧”导弹,成为关键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特朗普关于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的说法,出现了180度的转变,他表示美国也需要“战斧”导弹,言外之意,就是乌克兰得接着排队了。
众所周知,美国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武器弹药,但“战斧”导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
一方面,“战斧”巡航导弹具备高度的隐身性与突防能力,其常规版本与核弹头版本在飞行中几乎无法区分,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
这意味着,一旦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此类导弹,俄罗斯根本无法确认其是否携带核弹头,这种“不可确定性”对俄罗斯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俄方直接将其上升到了“大国核对抗”的层面,警告美方收回成命。
如此一来,对特朗普来说,“战斧”导弹问题就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交给乌克兰,就会直接引发美俄之间的对立;不交给乌克兰,又要想办法给国内的“援乌派”一个交代。
于是,普京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让特朗普意识到,继续推动导弹援助的风险远大于收益,从而迫使其主动调整立场,至于被“放鸽子”的乌克兰会怎么想,对美国不太重要。
这也再次印证了前文的说法,“战斧”导弹既是军事议题,更是心理博弈的工具,普京通过精准的战略沟通,让特朗普在权衡利弊后选择妥协,从而暂时化解了潜在的危机。
【美俄的博弈,乌克兰插不上话】
美俄谈判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胜负仍在战场
当然,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往往是变化莫测的,他和普京进行了8次通话,俄乌冲突却没有任何停火的迹象,甚至就连今后在布达佩斯的会晤,也注定是又一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沟通,真正的决定性因素,还要看战场上的结果。
从俄方通报来看,普京在通话中似乎并未在核心立场上让步,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停火条件依旧不变:西方必须全面停止对乌军援,乌克兰不得重新武装,且必须承认俄占区主权、放弃加入北约。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特朗普已表示将与泽连斯基沟通,并转告通话内容,这意味着乌克兰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更大压力,如果美国减少军援,甚至转向推动“妥协式和平”,乌克兰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作为俄乌停火问题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一旦特朗普的政治需求转变,当前的“共识”很可能会迅速瓦解。
不过,只要特朗普还有向美国公众展示“外交成果”的需求,俄方就能继续以“美俄关系改善”、“冲突有望解决”为筹码进行安抚,轻松“拿捏”美方。
【终究还是要在战场上见分晓】
归根结底,美俄之间的谈判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胜负仍然取决于战场上的力量对比。
俄罗斯希望通过对话稳住西方,争取更多进攻时间;而作为战场上陷入被动的乌克兰,则需要和欧洲国家急需通过外交拖延,等待“多变”的特朗普再次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