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老公回家后跟我感叹,说他们同事多哥最近整个人都变了。
以前的多哥,是那种走到哪儿都带着笑的人。工作上积极,生活里也有干劲。三年前他买房那会儿,还特意请了一桌同事吃饭,一边喝酒一边笑着说:“终于有自己的家了,奋斗的这些年算值了。”
那天大家都羡慕他,说他终于“上岸”了。
可谁能想到,短短三年过去,多哥整个人都变得沉默了。以前总开玩笑的他,现在一句话都不多说,吃饭时也常常发呆。有人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只是摇摇头,说了一句:“就是累。”
后来老公才知道,多哥的压力,几乎快压垮他了。
那套房在城北,一百二十多平,首付掏空了他和老婆两边父母的积蓄,还贷每个月一万五。刚买那会儿,他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工资还行,老婆也有收入,日子紧一点总能过得去。
可没想到,房价跌了,单位效益也不好,去年他老婆的公司裁员,她被波及到。
现在家里只靠他一个人的收入在撑。
“每个月发工资那天,看着钱进卡里,再看着钱转出去,心里特空。”多哥有一次喝多了,对老公这么说,“以前觉得买房是安稳,现在觉得它就是个陷阱。”
他老婆因为带孩子在家,情绪也很崩溃。两口子经常吵架。前阵子还闹到要离婚。
多哥说:“不是不爱她了,是我们俩都被生活搞得没力气去爱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挺难受的。其实不只是他们,很多人都在过着同样的日子。
我家也一样。
我们贷款每月一万二。每次发工资,我都不敢打开银行App。那一串数字进来的时候,心里稍微有点安慰,可转出去那一刻,就觉得像被人掏空。
刚买房那年,我们也像多哥一样兴奋。那时候还特意拍了几张合影发朋友圈,配文写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现在回头看,那条朋友圈简直讽刺。
买房后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美好。相反,压力像雾一样笼罩着生活的每个角落。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想这个月账能不能平;每次孩子要上培训班,我都得掂量半天;生病的时候,更是舍不得去医院。
我老公也常说:“我们是在替房子打工,不是在为生活努力。”
以前听这话我还觉得夸张,现在真是越来越有体会。
你会发现,一旦有了房贷,人就变得格外小心。工作上不敢轻易提离职,怕断了收入。哪怕公司加班再狠,也只能咬牙撑着。出门吃饭,看到稍微贵一点的菜都要犹豫。
最可怕的是,这种压力不是一阵子的,而是三十年。
三十年啊,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
有时候夜里睡不着,我就在想,这套房真的值得吗?为了它,我们牺牲了太多东西:健康、情绪、自由,甚至是生活的热情。
我老公以前爱打球、爱摄影,现在回家只想躺着。周末都懒得出门,说“出去要花钱,还是在家吧”。
我能理解他,也能理解多哥。
他们都不是不努力的人,只是生活的重担让人看不到出口。房贷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勒在脖子上,让你永远喘不过气。
我朋友阿洁也说,她老公每次还完贷款那天,整个人都特别暴躁。她试着安慰他说“至少房子在涨价”,可现在房价跌了,她再也不敢提这句话。
阿洁说:“我们买的不是房,是焦虑,是恐惧。”
是啊,这句话说得太真实了。
有房的人都知道,这个社会的“安稳”,其实是靠透支未来换来的。你以为买了房,就能安心生活,结果发现是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
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房子本身没错,错的是我们以为它能带来安全感。
但现实告诉我们,安全感不是房子给的,而是收入、健康、还有生活的希望。可偏偏,为了这套房,我们把这些都掏空了。
多哥现在还在拼命工作,每个月省吃俭用地撑着。他说,只要不出意外,还能撑个几年。
可“撑”这个字,听起来就让人心酸。
我和老公也是一样。每天早起挤地铁、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不敢辞职、不敢生病,也不敢奢望未来。
买房那年,我们都以为那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可如今才明白,那其实是噩梦的开始。
只是这个噩梦太漫长了,我们都还没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