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日常协作中,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
但有时,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习惯,却在悄悄地消耗别人的好感与耐心。在你自己还没觉察到的时候,就已经被人默默地贴上了“讨人嫌”的标签。

哪些操作,容易讨人嫌呢?其中,有两种尤为典型。
讨人嫌之一:想到什么,就扔什么。
工作当中,有想法很好。但要清楚,想法的意思就是,它是存在于你脑子里面的东西。在它还叫“想法”的时候,始终就只是想法。并不具备拿出来作为方案的条件。方案是经过整理之后,具备一定可行性,别人也能够大致上认可的东西。因此,再好的想法,也不等于方案。
但偏偏就有些职场人,喜欢有了想法,便马上扔给别人。
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可能是一个模糊的问题,一个尚未验证的结论,或者只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联想……不管怎么说,想法一出来,便立马觉得自己聪明极了。也不管它是不是成熟,关系到的事情重不重要,着不着急,就“啪”地一下扔给别人。反正方便得很:工作群、邮件、口头;也就是随口一说,随手一点的事儿。
但有没有想过,接收你这个想法的人,可能是同事、朋友,或合作伙伴,他们该怎么办?
他们会被动地,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是马上回应你呢,还是置之不理?
置之不理,通常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工作嘛,还是尽量不要得罪人。没必要表现得太有棱角。大家一起,能够和和气气就好。因此,除了一些比较有个性的之外,大多数职场人都会有所回应。
但如果选择马上回应,就需要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可能更重要,更紧急,来应对你的“灵机一动”。工作节奏被打断之后,再回到原来的轨道,不容易的。
更令人沮丧的是,当你抛出一个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后,对方出于尊重,认真思考之后,给出了一些回应。满心等着,你也同样能给予及时的反馈。结果呢?你却因为本就没想清楚,而表现出一片茫然。或者,干脆轻描淡写地来一句:“哦,这个不着急,你先看看呗”。
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会让对方感到,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被你白白浪费了。
一次两次,也就算了。谁也不会故意给谁找不是。但多来几次,长期下来,没人会受得了。
这种操作的问题在于,过于随意,未经过滤。
表面上看,好像是高效沟通,及时分享信息。但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随意抛想法的人,抛出之后,就减少了自己的精神压力。把需要分析、细化、落实,等等更重的思考负担,转移给了别人。芥菜树下看,你自己倒是轻松了,别人收到的,是你随意制造出来的垃圾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
习惯了这么做,就是在传递两个强烈的负面信号。一是你对自己的想法不负责任,二是你并不尊重别人的时间和工作节奏。别人会感到,自己成了你随意灵感的回收站,胡思乱想的缓冲区。
久而久之,不讨人嫌才怪。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