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事在路前,祸起案后:从肇事方到受害方的身份逆转

事在路前,祸起案后:从肇事方到受害方的身份逆转车祸撞伤人,家属反遭暴力报复致伤残——浙江东阳的一起“案中案”,让胡保平一
事在路前,祸起案后:从肇事方到受害方的身份逆转

车祸撞伤人,家属反遭暴力报复致伤残——浙江东阳的一起“案中案”,让胡保平一家在交通肇事的判决之外,背负了更沉重的伤痛,也开启了长达17年的艰难维权。

一、肇事之始:一场车祸的责任认定与判决

2008年11月6日,胡保平驾驶未登记电动自行车在东阳市南市线与67岁行人陈某娟碰撞,陈某娟经医院抢救无效,于11月11日离世,东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认定胡保平未确保安全行驶,负事故全部责任。

次日,胡保平主动投案,11月25日被依法逮捕。2009年2月16日,东阳市人民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对其提起公诉,陈某娟丈夫丁某春及子女丁某卿、丁某强、丁某取、丁某群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经济赔偿。

依据2009年4月27日东阳市人民法院认定胡保平犯交通肇事罪,考虑其自首情节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刑期自2008年11月12日至2010年11月11日,同时判决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共计326098.32元。

胡保平对判决始终存疑,并非针对“从轻处罚”的刑期,而是对案件核心事实认定与证据采信存在异议——他认为碰撞经过、抢救程序、车辆登记性质及证人证言等关键环节均有疑点,而其被关押期间,家人遭遇的暴力侵害更让家庭困境雪上加霜。

二、祸不单行:家属遭暴力侵害致伤残

胡保平羁押期间至2009年过年前后,丁某春之子丁某强、丁某取多次针对胡保平家属实施暴力行为。第一次是在交警大队门口,丁某强对胡保平父亲胡某溪扇打耳光,胡某溪因及时躲避未遭进一步殴打;第二次,丁某强、丁某取前往胡某溪住处施暴,胡某溪再次逃脱,但家中桌子被掀翻,桌上饭菜损毁,当晚无法正常用餐。

第三次暴力升级,丁某强、丁某取纠集5至6人再次闯入千祥镇屠宰场胡某溪住处,多人围殴胡某溪,胡保平母亲陈某珍也遭到殴打。陈某珍趁机跑到路边呼救,并前往镇上小卖部求助报警,暴力行为才得以制止。医院诊断显示,胡某溪因此次殴打受伤,后续伤残鉴定结果为壹级,结合其持有的听力残疾人证,生活彻底陷入无法自理的绝境。从法律层面,该行为已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未经许可闯入住所)和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一级),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除屠宰场施暴外,丁某强、丁某取还纠集人员前往南马镇上安恬村胡保平妻子金某某的住处,对其实施殴打致其昏迷,后送医抢救。暴力事件还引发连锁伤害:胡保平岳父因受到惊吓生病住院,年仅60周岁便去世;当时年仅4岁的大女儿也因惊吓留下心理创伤,长期受“治愈童年”的困扰。2010年之后,丁某强、丁某取仍有找胡保平的行为,持续对其家庭造成影响。

三、漫长维权:申诉与追责的双重诉求

2025年,胡保平将这些疑点整理成《刑事申诉状》,依据《刑事诉讼法》“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要求正式提出申诉:一是碰撞经过存疑,认为原判决认定的“同向碰撞”与事实不符,实际应为“面对面碰撞”,且尸检报告中关于死亡与事故因果关系的论证缺乏充分佐证;二是质疑抢救程序,主张陈某娟抢救时间存在拖延,医院提供的医疗单据不完整,现有证据链难以排除其他因素对死亡结果的影响;三是争议车辆登记,称所驾电动自行车为新车,尚未完成登记流程,不应直接适用“未依法登记上道路行驶”的认定;四是认为证人证言审查有瑕疵,原判决仅侧重丁某春陈述,未对金某某等其他证人证言进行充分核查,不符合证据综合审查判断的要求。

除申诉交通肇事案,胡保平及家人更坚持为暴力事件追责:一是要求以非法侵入住宅罪、故意伤害罪追究丁某强、丁某取等人刑事责任,依据《刑法》数罪并罚;二是依据《民法典》“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的规定,提出包含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补助等在内的经济损失赔偿诉求;三是依据《民法典》“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弥补长期精神痛苦。

2024年年初,丁某群以现金方式收取胡保平1.5万元,丁某春收取0.5万元。此款项是胡保平在有限经济条件下履行民事赔偿的体现,并不影响其申诉及追责。此外,胡保平2024年6月取得残疾人证,身体残疾让维权更显艰难。

四、结语

从2008年到2025年,胡保平一家的生活被这起交通肇事案及后续的暴力事件彻底改变。交通肇事案的判决是否存在事实认定偏差,家属被侵害事件能否得到依法追责,成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两大疑问。对于胡保平而言,申诉不仅是为自己讨一个说法,更是为被打成伤残的父亲、被打晕的妻子和受伤的母亲寻求迟到的正义。

在整个事件中,法律的公平正义始终是当事人最核心的期盼。无论是交通肇事案的责任厘清,还是暴力侵害事件的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都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得到清晰、公正的处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只希望所有的争议与伤痛能在法律的阳光下得到妥善解决,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公正。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