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地球71%是水,为什么还会面临缺水危机,谁“偷”走了我们的水?

从太空看,颗蓝盈盈的星球就是地球,71%的表面积被水裹着,总水量能把喜马拉雅山脉填满280次。可联合国的世界水发展报告早

从太空看,颗蓝盈盈的星球就是地球,71%的表面积被水裹着,总水量能把喜马拉雅山脉填满280次。可联合国的世界水发展报告早就给地球贴上了缺水标签,安全饮用水,全球20亿人喝不上,40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要面对没水用的困境。这看着矛盾的现状,其实是我们没注意到的用水真相。

地球上的水看着多,能直接用的却少得可怜。要是把所有水分成100份,97份是又咸又涩的海水,根本没法喝,2份多被锁在南北极的冰川、冰盖和永冻层里,想取出来难如登天,连半份都不到的,是人类真正能直接取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77%。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一点点宝贵的淡水分布还特别不均。全球可更新淡水的20%,被亚马逊流域占据,到处是奔流的江河湖泊,而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国家,几乎找不到一条常年流淌的河流。很多人觉得缺水只是沙漠国家的事,其实淡水的稀缺是全球性的,只是不同地区的痛点不一样,有的地方缺总量,有的地方缺可用的量。

水不仅总量少、分布偏,还总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81%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以南,35%的人口和39%的GDP,由黄淮海平原凭着仅有的7%水资源撑起,人水矛盾在北方地区格外突出。

时间上的错位更让人头疼,75%的年降水量,印度每年只能是6到9月接住,却没有足够的水库储存,导致雨季到处被淹,旱季又得挖井找水,极端场景一年年重复。我想,要是雨水能像快递一样按需配送就好了,可惜自然从不会按人类的生产生活节奏分配水资源,这种时空错配让缺水问题雪上加霜。

除了自然因素,人类自己的行为更是让水荒越来越严重。河流中,直接排入了80%未经过处理的全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印度恒河每天要接纳30亿升污水,中国淮河曾出现过50米深井抽上来的水像酱油一样的极端情况。每年50万人的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为由水污染引发的腹泻、霍乱等疾病夺走,平均每90秒就有一个孩子因此离世。

全球取水量的70%,属于农业用水,但只有40%效率,对于传统的漫灌方式来说,每年浪费的水量约2000立方千米,相当于把世界最深的贝加尔湖整个蒸发一遍。灌溉渠道的水,常常被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农民为浇透棉花放满到能行船,可真正被作物吸收的还不到三成。

地面水不够用,人们就开始过度开采地下水。全球37个主要含水层中的21个以不可持续的速度下降。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已被中国华北平原从1970年代以来超采,相当于1.2个三峡水库的库容,直接导致地面沉降、出现裂缝,3.6米,是天津最大的沉降量。很多浪费水的行为其实是习惯成自然,比如开着水龙头洗菜、漫灌农田,没人觉得是大事,但累积起来的消耗量足以让地下水库见底,这些都是地球在默默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