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墓,竟然是空的!
前阵子我去了一趟陕西,站在马嵬坡前,望着那座黄土堆成的坟墓,心里五味杂陈。这小小的土包下,埋葬着一个让无数人叹息千年的故事。可谁能想到,当我亲眼看到考古队的发现时,整个人都懵了。

那是一九五六年的事了。考古队决定修缮这座传说中的贵妃墓。在此之前,没人怀疑过什么。史书白纸黑字写着:杨贵妃死在这里,埋在这里。所有人都以为会找到一具白骨,或者至少是些陪葬品。
结果呢?工作人员慢慢推开厚重的棺盖时,现场突然安静得可怕。
然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空荡荡的巨大棺材里,什么都没有。不是被盗墓贼洗劫过的样子,而是从埋下去的那一刻起,就是空的。只有角落里,孤零零地躺着一个铜香囊,上面长满了绿色的锈迹,旁边还有几片早已腐烂的丝绸。
当时我就想:这不对劲啊!一千多年过去了,尸体烂掉不是很正常吗?但考古这东西,不能靠猜,得看证据。
专家们做了个测试,取了棺材底部的土,检测化学成分。原理很简单:如果棺材里放过尸体,骨头烂掉后,钙和磷会留在土里,这些物质几千年都不会消失。检测结果呢?棺材里的土和外面路边的黄土,成分一模一样。
更让人困惑的是,旁边的唐朝平民墓虽然简陋,骨头碎了还能找到渣子。可这座保护得这么好的贵妃墓,却干净得像个新盒子。
这时候,我不得不翻开史书重新琢磨。《旧唐书》里记载得很清楚:天宝十五载,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带着杨玉环逃跑。到了马嵬坡,士兵们杀了宰相杨国忠后,又逼皇帝杀杨贵妃。唐玄宗没办法,让高力士勒死了杨玉环,就埋在路边。

一年多后,唐玄宗成了太上皇,派人去挖杨贵妃的墓想重新安葬。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等等,这不矛盾吗?既然说"肌肤已坏",说明看见了尸体,哪怕是腐烂的。可考古队连一点骨头的痕迹都没找到啊!
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派去的人撒了谎,为了安慰老皇帝编了瞎话;要么,他们当年挖开的那个墓,本来就是假的。
坦白讲,以前我总觉得那些民间传说都是瞎编的。什么杨贵妃没死,马嵬坡死的是替身,她逃去了日本。大家不都希望美人有个好结局嘛。可现在看看这具空棺材,那个"逃跑"的说法好像有点道理了。
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很有意思。他离那个时代不远,诗里写道士去海上仙山找杨贵妃,还有一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以前老师教我们,这是夸张手法。可对照考古发现,这句话也许就是写实。泥土中,真的不见玉颜。白居易是不是知道什么?但当时皇家的丑闻,他哪敢直说,只能把真相藏在诗句里。
更让人意外的是,日本山口县有个叫久津的地方,那里的人世世代代供奉杨贵妃,说她漂流到了那里,最后死在那儿。还有两尊古佛像,传说是唐玄宗知道她没死后特意送给她的。
我们以前当笑话听,现在这边的墓是空的,那边的传说是不是就多了一分可信度?
说实话,我站在那座空荡荡的墓前,心里翻江倒海。那个千年前的"传言",可能离真相很近。历史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它不总是写在书上的那些字,有时候藏在泥土里,藏在空棺材里,等着我们去发现。
杨玉环到底去了哪儿?是化成了灰,还是真的去了远方?那个铜香囊,是不是唯一的证人?它躺在黑暗里,看着大唐衰落,看着皇帝流泪,也看着那个女人消失在历史里。

你说,如果杨贵妃真的逃走了,那她会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自己"死去",看着世界为她悲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