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鲜叶
一般红绿茶摘的越嫩的越值钱,但青茶类却不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定成熟度的原料,还真难以做出浓郁的乌龙茶香来。从芽头往下数,一般要摘到第三、四叶,最理想的原料为芽头停止生长后的对夹叶,但兼顾采工能力,规模生产的大多采摘标准要求一芽三、四叶。为何要摘这么老?道理也很简单,茶香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有较多的浸出物质--醚浸出物,浓郁的茶香大多是由醚浸出物转化而来的。
醚浸出物指在茶叶的内含物中,能溶解于脂溶性有机溶剂醚(一般为乙醚)的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各种芳香物质、油脂、类脂、色素等。这些物质,或本身具有香气,如芳香油;或通过鲜叶加工过程的水解、氧化等作用,能生成新的香气成分,如油脂、胡萝卜素类等。
二、晒青
晒青工序,一是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提高酶的活性,为后面工序中茶叶内含物质的催化转变创造更好的动力;二是利用太阳光的红外线加热鲜叶,促进鲜叶水分蒸发,改变细胞液浓度和增进胞膜透性,从而促使各种内含物质的有利转化。对应的效果便是茶叶的苦涩味减淡、青味减少、果香增加以及醇甜感的加强。

三、做青(碰青/摇青)
这是做乌龙茶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通过让茶青动起来,叶片与叶片之间相互摩擦碰撞,部分破坏细胞,从而促使氧化发酵的进行。做青做好了,香味就好了,做青做不好,香味就不好。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这个发酵指的是茶多酚的氧化。正常情况下,茶多酚被储存在细胞的液泡里面,它没办法接触到细胞外的氧气。要使得其可以被氧化,那便需要破坏细胞结构,让茶多酚能够跟胞膜外的氧气和氧化酶接触,这样才能达成氧化进程。
一般碰青或者摇青时间不长,短就几分钟,长则30分钟;但碰完或摇完以后,细胞虽被破坏了一些,但其物质转化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充分完成,因此我们还需要给一定的时间让茶青转化到位。所以,做青的工艺,一般需要将“做青”和“静置”配合起来。

四、杀青
当做青环节完成,茶青转化到最理想的香气和滋味的时候,我们当然希望它就保持此时此刻的状态,不能让它再生变化,因为再发酵下去,香味就要开始变差。此时就需要通过杀青钝化茶青当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经过以炒青方式的杀青工序,乌龙茶的品质也就有保障了。
五、揉捻
杀青完成的下一环节就是进行揉捻,由于乌龙茶大多采一芽三、四叶较成熟的青叶,很多时候趁热揉,茶叶会更容易成条。通过揉捻的挤压力破坏细胞结构,从而促使细胞内外的物质相互混合接触,以利于干燥过程进一步引发协调和正常的化学变化,促进香味充分改善。

六、干燥
干燥是乌龙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除了把茶叶的含水量降到5%以下以利于保存之外,主要还利用热催化作用,增强茶汤甘醇度,以及提高茶叶的香气。一般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干燥,毛火温度高,足火温度低,具体方式可电焙也可炭焙。

本文来源:节选自《茶艺与茶文化》,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