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吃饱撑的!浙江有位姑娘前阵子因为等朋友太无聊,拿着身份证去撬方向盘上的气囊盖,结

吃饱撑的!浙江有位姑娘前阵子因为等朋友太无聊,拿着身份证去撬方向盘上的气囊盖,结果“嘭”一声,安全气囊直接弹出来,当场把脸打肿了,嘴角也破了皮,最后光修车就花了一万多块。 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不少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好好的安全装置怎么就变成“伤人利器”了? 本来想这姑娘可能就是一时手欠,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她当时在停车场等闺蜜,手机又正好没电,枯坐半小时实在难熬,就开始研究车里的各种按钮。 从座椅调节摸到雨刷开关,最后目光落在了方向盘中间那个带标志的盖子上,心里琢磨着这里面的安全气囊到底是怎么弹出来的。 这种好奇心很多人可能都有,但用身份证去撬确实是头一回见。 监控视频里能看到,她先是用身份证尖儿插进气囊盖的缝隙,轻轻撬了几下没反应,接着使了点劲,只听“咔嗒”一声脆响,气囊跟爆炸似的弹出来,整个人被震得往后仰,双手捂着脸半天没缓过来。 后来她自己说,当时车里全是白烟,还有股烧焦的味道,吓得腿都软了,还以为车子要炸了。 到了修理厂,师傅拆开一看直摇头,说这安全气囊一弹,相关的控制模块、线束都得换新的,加上人工调试,不算工时费都要一万二。 更麻烦的是,保险公司那边可能拒赔,因为这不算交通事故,属于人为操作不当。 她当时就傻了,本来想省点事自己摆弄一下,结果硬生生给自己整出个“万元账单”。 安全气囊这东西平时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刻能救命,但真不能瞎碰。 懂行的朋友说,这玩意儿里面有炸药,通过传感器检测碰撞力度触发,一般得50公里以上的撞击才会弹出来。 但用金属东西撬就不一样了,相当于直接给传感器一个假信号,可不就“炸”了嘛。 以前广东有个车主用锤子敲方向盘试气囊,结果跟这姑娘一样,不光脸挂彩,修车钱比这还多。 现在的车说明书里其实都写着不能随意触碰气囊区域,但很多人买车后根本不看。 就像这位姑娘,她说买车两年从没翻看过说明书,总觉得这些安全装置“平时用不上”。 事实上,去年江苏就有个小孩在车里玩,用磁铁吸方向盘,结果也触发了气囊,幸好孩子坐后排没受伤,但维修费照样花了八千多。 这事儿不光是好奇心的问题,更多是对汽车安全装置的认知盲区。 德国那边早就把汽车安全课纳入驾驶培训了,人家车主对气囊原理的了解率能到68%,咱们这边做过调查,知道气囊会被金属撬动触发的人还不到20%。 有时候不是大家不小心,是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这姑娘后来在朋友圈发了张淤青的脸,配文说“好奇心真的会害死人”。 现在她每次开车看到方向盘都觉得后怕,那道被身份证撬出的划痕还在,时刻提醒她这次“学费”有多贵。 其实不光是安全气囊,车里的安全带预紧器、碰撞传感器这些东西,都是保命的,真不能当成玩具瞎鼓捣。 如此看来,这一万多块钱花得也算值,至少让更多人知道了安全气囊不是闹着玩的。 下次要是再好奇车里的装置,不如先翻翻说明书,或者问问修车师傅,总比脸肿了还破财强。 毕竟汽车是交通工具,不是实验室,有些好奇心,该收还是得收着点。

评论列表

灰灰的辉辉
灰灰的辉辉 1
2025-11-27 19:52
找面墙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