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换销量?当心给同行送棺材本!”
创业圈总流传“薄利多销”的神话,但数据啪啪打脸👉:
▫️ 涨价1%,利润暴涨8%!
▫️ 销量涨1%,利润仅多1.5%!
你品,你细品😱!降价才是利润的“隐形杀手”啊!
一、9.9元咖啡店:自杀式定价的典型
假设一杯拿铁成本6元:
✅ 原价15元:赚9元/杯
❌ 卖9.9元:只赚3.9元/杯
👉 要想保本,销量得翻130%!
但现实呢?咖啡馆一天能卖几杯?翻倍?做梦吧!
更扎心的是,便宜≠买账:
降价后利润缩水,根本没钱做推广📉(推广、渠道、活动全要钱!)
消费者反而觉得“便宜没好货”🤔,品牌越卖越low…
二、“折中效应”暴击:你降价,同行躺赢
看透人性的实验👇:
🍺 啤酒A卖30元(高端),啤酒B卖15元(中端)
🔥 加入9.9元啤酒C后:
▫️ 选高端A的人:70% → 暴跌到30%!
▫️ 选中端B的人:30% → 暴涨到60%!
▫️ 选廉价C的:只有10%!
👉 这就是“折中效应”:顾客怕高价亏本,又嫌低价劣质,中间档躺赢!
9.9元咖啡干倒了谁? 不是星巴克,而是15-20元的精品店!同行恨死你了😂
三、价格战的死局:没有赢家!
瑞幸推9.9元,库迪跟8.8元,便利店卖7元…结果?
🔥 全行业利润率从25%+腰斩到10%!
消费者早被低价“驯化”了:
一提价就骂“黑心”🗣️
你永远被困在9.9元的牢笼里!
四、聪明老板的破局法:越贵越好卖!
真正会赚钱的老板,都在躲价格战、玩心理战:
**✅ 用价值感撑起价格**
▫️ Manner:定价15-20元,主打“精品手作+环保杯”,毛利60%+!
▫️ SeeSaw:果咖卖25元+,锚定“创意特调”标签,复购率40%!
**✅ 组合拳暗藏利润**
引流款:9.9元美式(不赚钱,但拉客)
利润款:19.9元特调(成本只多3块,利润翻3倍!)
心理战:第二杯半价(感觉赚了,实际保住了单价💰)
💡 血泪总结:定价定生死!
薄利多销=慢性自杀,涨价才是利润核弹💥!
“销量决定你活不活,价格决定你富不富。”
“会定价的老板,早就不拼价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