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冒牌教授”的“天才骗局”:一场现实版《猫鼠游戏》 只有高中文凭,却靠着同名同

“冒牌教授”的“天才骗局”:一场现实版《猫鼠游戏》 只有高中文凭,却靠着同名同姓者的履历和论文,一路“包装”成纳米材料专家,被江苏科技大学聘为首席科学家、二级教授,还招了博士生,骗取科研经费上千万元……直到今年准备参选院士,这场持续数年的“天才骗局”才终于东窗事发。 这情节,简直像极了电影《猫鼠游戏》里莱昂纳多饰演的弗兰克·阿巴格内尔——一个靠伪造身份周游世界的“天才骗子”。只不过,现实中的这位“郭伟”,把舞台搬进了学术圈。 不得不说,这场骗局背后,有几点让人细思极恐: 1. 他凭什么能骗过层层审核? 高校的聘任机制、科研经费的审批流程,按理说都有严格的审核环节。他是如何绕过这些关卡,甚至招到博士生的?是制度漏洞,还是有人“放水”? 2. 他靠的不仅是胆大,更是“心理素质” 能在顶尖高校里扮演科学家多年,面对同行、学生、评审,不露怯、不穿帮,这心理素质绝非一般人能比。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能力”,只是用错了地方。 3. “包装”的力量,在现实中依然有效 在这个信息看似透明的时代,一个精心编织的履历、几篇冒名的论文,依然能让人一路通关。这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更是系统性的警示。 有人说他是“骗子”,也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是个人才”。的确,如果把这心思用在正道上,未必不能成事。可惜,聪明用错了地方,终究是邪路。 如今他已被抓,但这场闹剧留下的反思远未结束: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否太过看重“标签”?高校的进人机制,是否该更加注重实际能力与诚信? 现实有时候,真的比电影还荒诞。 ---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如果你也联想到《猫鼠游戏》,点个赞让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