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见证荣耀时刻,粤港澳大湾区铭刻齐鲁荣光。第十五届全运会落下帷幕,山东代表团以49枚金牌、143枚奖牌的绝对优势,蝉联金牌数与奖牌数双料第一,成就全运会“五连冠”的历史性壮举。这一里程碑式的成绩,不仅是竞技实力的巅峰展现,更是山东数十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厚积薄发的生动印证,彰显了体育强省的深厚底蕴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

本届全运会,山东军团派出960名运动员出征,参与33个大项、48个分项、328个小项的角逐,参赛人数与项次均创下历史新高,28支集体球类项目队伍全部晋级决赛阶段,参赛规模与覆盖范围位居全国前列。在“一群世界冠军争夺一个国内冠军”的激烈竞争中,山东健儿凭借过硬实力脱颖而出,6名奥运冠军、32名世界冠军、89名全运冠军领衔的阵容,既展现了顶尖竞技水准,更凸显了人才储备的厚度。首次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占比超六成,青年力量的强势崛起,为“五连冠”注入了新鲜血液,也预示着山东体育未来可期。

传统优势项目的持续领跑,是山东代表团夺冠的核心支撑。游泳、皮划艇、田径、柔道、射箭等传统强项多点开花,占金牌总数的80%以上,构成了夺冠的“压舱石”。其中游泳项目表现尤为亮眼,19岁的“05后”小将张展硕一人独得5金,以比肩顶尖选手的竞技实力横空出世;赛艇男女八人单桨双双卫冕,整齐划一的划桨节奏与默契配合,诠释了“冠军艇”的传承与荣光。这些项目的长盛不衰,既源于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更得益于“老带新”的传承机制,奥运冠军杨浚瑄、练俊杰等老将以身作则,带领年轻队员稳步前行,形成了良性发展的竞技生态。

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山东代表团在新兴项目与冷门项目中实现多点突破,夺金版图持续扩大。击剑男子佩剑团体一剑封喉、射箭反曲弓团体力克强敌、跳水男子10米跳台逆转摘金,多个项目实现全运金牌“零的突破”;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小将崔宸曦以统治级表现夺冠,为山东斩获参加全运会历史上的首枚滑板项目金牌;U18男子羽毛球团体连续两轮打满5场跻身决赛,最终拿下山东羽毛球全运历史首枚团体金牌。奥运争光重点项目同样表现亮眼,跳水、射击等项目奋勇争先,“三大球”22支队伍全部跻身前八,11支队伍站上领奖台,成年男排首夺金牌、成年女排首次闯入决赛,实现了竞技体育的全面开花。


人才培养体系的成功构建,是山东体育长盛不衰的根本密码。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体教融合,构建了社会俱乐部、学校、体校协同参与的青少年竞赛体系,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了广阔的成长舞台。从潍坊体校走出的排球新星张梓恒,14岁试训、17岁夺省运会冠军、18岁入选国家青年队,其成长轨迹正是山东青训体系的生动缩影。“老带新”的梯队建设模式成效显著,奥运冠军陈梦在乒乓球女团决赛中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世界冠军冯彬、齐迎延续巅峰状态,现代五项张明煜、柔道尹永杰等老将以精湛技艺助力团队取胜,青年选手在老将的引领下快速成长,形成了“老将压阵、新秀突围”的良性格局。
此外,在2024年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2025年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公开组)等三个运动会的比赛中(计入第十五届全运会总成绩册),山东省共计入10枚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更彰显了后备力量储备的扎实成效。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双线告捷,让“五连冠”更具含金量。本届全运会,山东群众赛事收获7金10银8铜,展现了全民体育的深厚基础。2024年,山东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达41.3%,2025年上半年举办受众500人以上的体育赛事698项,从黄河之滨的自行车赛事到泰山之巅的登山活动,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持续高涨。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为竞技体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蓄水池”,而竞技体育的辉煌成就,又反过来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形成了“竞技引领、全民参与”的良性循环,尽显山东体育强省的综合实力。
五连冠的辉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山东代表团在十五运会赛场上展现的顶尖竞技实力、完善的人才体系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共同铸就了“山东力量”的核心内涵。随着体育强省建设的持续推进,这支充满活力与底蕴的体育劲旅,将为中国体育的未来注入更多动能,在2026年亚运会、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等国际赛场上续写新的荣光。
记者:陈元昊编辑:李夫杰摄影:王锋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