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看见一群国民党起义军官正在黄河边搬石头、夯堤土,毛主席忽然停下脚步,盯着一个满脸泥灰的军官,愣了几秒,忽然喊了一声:“毕营长!” 1952 年深秋,毛主席前往河南视察黄河治理情况,此次视察行踪低调,没有事先通知,也未安排大规模的迎来送往。 当车子抵达开封柳园口时,天刚蒙蒙亮,毛主席下车后沿着泥泞的黄河岸边步行查看,不远处的治黄工地上早已聚集了不少民工和干部,大家正热火朝天地参与筑堤工作。 在忙碌的人群中,有一个身影格外显眼,他穿着一身旧军装,袖子和裤管都卷得很高,光着脚板踩在冰凉的烂泥里,脸上沾满了泥灰,正挥着铁锹干活,看起来和普通民工没什么两样。 毛主席走到这里时忽然停下了脚步,目光停留在这个人脸上,愣了几秒后,突然开口喊了一声:“毕营长!” 听到喊声,正在挥铁锹的人停下了动作,有些不敢置信地抬起头,看清来人是毛主席后,他来不及擦掉手上的泥,立刻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回应:“报告主席,我是毕占云!” 毕占云是四川广安人,出身贫苦,早年为了谋生加入旧军队,凭借自身经历一路升任营长,但他目睹旧军队上峰腐败、欺压百姓的种种乱象,内心十分不满,与自己参军谋生的初衷相悖。 后来他驻防湖南时,上峰密令他清理两名被怀疑是共产党的下属连长,毕占云没有执行命令,反而拿出自己的盘缠,放走了这两名青年,并叮嘱他们路上小心。 之后,毕占云奉命带领部队 “围剿” 红军游击队,当时红军游击队装备落后,处于劣势,毕占云便给手下下达命令,让大家枪口朝天开枪,这场交火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远在井冈山的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记住了这个 “不打红军的营长”。 1928 年深秋,毕占云不再愿意继续在旧军队中周旋,他在湖南桂东带领一百多名部下起义,投奔井冈山,成为第一支整建制起义投奔红军的队伍。 此后,毕占云参与了诸多硬仗,第三次反 “围剿” 时,他带领一个营坚守关口,子弹打光后就带头搬石头阻击敌人,在数倍于己的敌军进攻下坚守了三天三夜,也因此获得 “铁胆” 的称号。 长征路上,毕占云经历了诸多艰难困苦,从闽赣边的游击战到西路军的西征,他多次面临绝境,有一次部队被打散,他独自一人在荒原雪山上流浪乞讨了几个月,最终凭着顽强的意志从大西北一路走到延安,重新归队。 新中国成立后,毕占云担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1952 年参与黄河筑堤时,他完全没有领导干部的架子,主动和民工一起搬石头、夯堤土,亲自参与体力劳动。 在他看来,当年打仗是为了让穷人有地种,如今修堤是为了让穷人不被洪水淹没,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本质区别。 1955 年授衔时,毕占云被授予中将军衔,胸前佩戴三枚一级勋章,但他始终保持着朴素的作风。回到家乡给民兵教射击时,他吃的是咸菜面条;对于身后事,他也只要求举办简单的追悼会,从不计较个人名利。 毛主席当年在黄河边喊出的那声 “毕营长”,不仅饱含着两人并肩作战的革命情谊,更体现了对毕占云始终坚守初心的认可。 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变化,毕占云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心里装着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不忘初心” 的内涵,成为值得后人铭记的革命前辈。 主要信源:(人民英雄网——毕占云中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