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鸡翅也有假的?太可怕了,这样的鸡翅你敢吃吗?近日安徽某地,有位女子从网上买了一些

鸡翅也有假的?太可怕了,这样的鸡翅你敢吃吗?近日安徽某地,有位女子从网上买了一些鸡中翅,她把鸡翅收拾好以后放到锅里,准备蒸煮的时候,发现这些鸡翅好像有点不对劲。于是女子随手就拿起一个鸡翅来放在手里用力捏了一下。结果,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你有没有试过,正准备做一桌好饭,结果厨房水槽里突然上演“惊悚片”?那画面足以让一个成年人当场怀疑人生。 安徽一位网友最近就碰上这么一幕:网购的“现杀现发”鸡翅一解冻,看着跟正常鸡翅一样白白净净,可一上手才发现不对劲。 手指头稍微按一下,本该紧实的肉却像泡久的豆腐,直接噗叽一声塌了,一点阻力没有,像给肉做了“断骨式按摩”,肉渣顺着指缝往下掉,骨头自己都能抖出来。 这哪是食材,简直是道“犯罪现场”,更憋屈的是,连做饭多年的老手看了都要炸毛,不是怕它坏,是怕它“太坏”。 连刀都省了,手指头当武器,轻轻一掐就散架,鸡翅能烂到这种程度,绝不是正常现象,遇到这种离谱事,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找卖家理论。 但商家那一套话术,比鸡翅还让人想吐,一开始怪消费者“解冻太久”,被晒出带冰霜的视频后,又马上换口径:“冷冻鸡翅都是这样,煮煮就紧致了。” 这话说出来,怕不是连自己都不信了,谁家冷冻肉煮熟才能恢复“完整”?正常的冻肉解冻后皮紧肉弹,撕一下都有劲,就算速成鸡肉质嫩,也不是一摸就成浆糊。 批发市场的老司机看了视频,直接一句话点破:“不是假肉,但绝对坏透了”,坏到什么程度?坏到连肉的结构都塌了。 真正的问题不在鸡,而在“冷链”,冷冻肉最怕重复经历“冻住—化掉—再冻—再化”,每一次反复,肉里那些细胞都会被冰晶扎破,等细胞壁被刺得千疮百孔,肉就彻底没了支撑力。 到最后,看着像鸡,摸着像泥,更坑人的是,有些不良商家为了卖相,往鸡肉里打保水剂,让肉看着饱满。 可水分被锁不住、温度控制又乱来时,内部组织会变得一团糟,外面还是鸡翅的样子,里面已经失去“肉的尊严”。 不少网友看了视频一激灵:有人买到过“揭开塑料袋直接散架”的鱼,有人买过“化冻后变成浆”的鸡腿,大家都在问:这种东西吃了会不会出事? 答案是:比你想象的风险大多了,它不一定是所谓的“僵尸肉”,但你绝对无法确定它有没有在高温里泡过,是不是细菌早就爆发式生长。 鸡肉这种东西坏起来速度极快,一旦冷链断了,腐败是按秒算的,有种可能是宰杀后没及时预冷,让鸡肉在高温下先“自我分解”了一部分,也可能是运输途中为了省电,冷柜断断续续开关。 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把一块好肉变成你看到的“灾难鸡翅”,到了这里,其实已经没必要再纠结它是不是假货,真鸡肉在折腾成这副样子后,已经比假鸡肉更可怕,因为你会以为它还能吃。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硬着头皮下锅,也别想着“煮熟就没事”,那是给肠胃挖坑,正确做法很简单, 拍照、录视频、留聊天记录,直接申请退款,索赔。 按规定,只要是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三倍。你不用客气,这是法律给你的底气。 但比赔偿更让人难受的是:为什么普通人买点鸡翅,还得自学判断肉的死活?为什么做个饭跟扫雷一样? 其实,真正该警醒的是平台和监管,问题肉本不该溜出仓库,更不该躺在快递车里被冻化来回折腾。 电商平台有义务把冷链温度透明化,而不是让商家在后台随便填“已冷链运输”,只要链条上有一个环节偷懒,最后倒霉的就是消费者。 这一手能捏碎的不止是鸡翅,更是我们一点点积攒的信任,说到底,我们不要什么极品食材,只求吃到嘴里的是真正的肉,不是温差折磨后的残渣。 食品安全这门课,不能再指望消费者来补漏洞了,希望有关部门能顺着这条问题链,把该查的查清楚,把该罚的罚到痛。 毕竟,能轻松捏碎的鸡翅,可以被扔掉,但被反复挑战的信任,一旦碎了,可不是那么好补回来的。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16
用户18xxx16 2
2025-11-20 23:18
写得又臭又长,凑字数

生命 回复 11-21 05:52
说人话的东西

用户18xxx16
用户18xxx16 2
2025-11-20 23:19
任何鸡翅一捏就碎,尤其这种冷冻很长时间的 吃不起不要买嘛,哎呀,买豆腐算了
用户45xxx23
用户45xxx23
2025-11-21 07:55
不是假的,是僵尸肉,冻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