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斯大林去世后,斯大林葬礼的规格甚至超过了当年列宁的葬礼。在斯大林葬礼上,许多苏联

斯大林去世后,斯大林葬礼的规格甚至超过了当年列宁的葬礼。在斯大林葬礼上,许多苏联人民嚎啕大哭,悲痛欲绝。8年后,又是同一个地方,又是同一批人,苏联人民兴高采烈,满面笑容的把斯大林尸体从棺材里拉了出来,移出列宁墓。 1953年,苏联整个国家都像被一股巨大的浪潮卷住了。斯大林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牢牢把控着苏联的方向盘,他推动工业飞速发展,还领导大家打赢了那场反法西斯的艰苦战争。结果呢,3月5日那天,他在郊外的一栋别墅里突然中风,医生们忙活了一阵子,可还是没能抢救过来,他就这么走了,年纪74岁。消息一传开,全国上下顿时陷入一片哀悼。政府赶紧宣布全国哀悼期,四天时间里,学校工厂都停了课停了工,人们自发上街表达敬意。广播里一遍遍播报他的生平事迹,报纸头版全是他的照片和悼词。 葬礼的准备工作启动得飞快。专家团队立刻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这技术当时已经挺成熟了,因为列宁的遗体就是这样保存的。斯大林的尸体被穿上大元帅的军服,躺进一个透明的水晶棺里。整个葬礼定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规模大得惊人,比1924年列宁的葬礼还要隆重。想想看,列宁那时候已经是开国领袖了,可斯大林的葬礼搞得更盛大,全国各地的代表都赶来,国际上也有不少政要出席。红场周边布置得密不透风,鲜花堆成山,旗帜到处飘扬。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形成好几公里的长队,就为了最后看一眼这位领导人。队伍里挤满了工人、农民、士兵,还有知识分子,大家排队等了好几个小时,有些人甚至从外地坐火车赶过来。结果因为人太多,秩序乱了套,在柱厅外面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官方后来公布说有109人丧生,但实际情况远不止这个数,据说真实死亡人数得上千。那些天,莫斯科的街上到处是哭声,许多人觉得失去了父亲一样,悲伤得不能自已。斯大林的棺材最后被安放在列宁墓里,和列宁的遗体并排,墓碑上刻着他的名字。 可谁能想到,短短八年时间,风向就完全变了。斯大林一走,苏联高层就开始内部调整。赫鲁晓夫作为他的继承者之一,渐渐站稳脚跟。他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做了那个著名的秘密报告,公开批评斯大林时期的统治方式,揭露了很多问题。这报告一出,苏联社会开始慢慢反思过去。人们开始讨论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带来的弊端,那些曾经被忽略的黑暗面浮出水面。报告内容传开后,不少人觉得震惊,但也有人开始接受这种转变。毕竟,战后重建已经过去几年,国家需要新气象。赫鲁晓夫的做法其实挺务实的,他想通过这个拉近党和人民的距离,避免老路重蹈覆辙。报告之后,苏联各地开始悄然去掉斯大林的痕迹,比如一些以他命名的城市和街道开始改名,工厂学校里的画像也渐渐撤下。 到了1961年,事情发展到高潮。苏共二十二大开会期间,通过了一个决议,要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移出。这决定不是随便下的,它标志着去斯大林化进程的深化。大会上,很多代表发言支持这个想法,他们觉得斯大林不能和列宁平起平坐,得把他当成普通领导人对待。决议一通过,行动就跟上了。10月31日,正好是西方万圣节的晚上,他们选择这个时间点,可能是为了避开公众视线。整个过程高度保密,红场被封锁起来,对外说是在为十一月七日的十月革命节阅兵做彩排。没人能靠近,围栏拉得严严实实。委员会抽调了克里姆林宫卫戍部队的士兵和军官来干活。先是六名士兵挖坑,在克里姆林宫墙脚下挖了个坟墓,土块一铲铲抛出,动作麻利。接着八名军官进去墓室,把水晶棺打开,小心翼翼地把遗体抬出来,裹上布,运到新地方。棺材换成普通的木棺,盖子用钉子钉牢,然后上面浇了层混凝土板。就这样,斯大林从那个显赫的位置挪到了墙根下,那里埋的都是其他苏共领导人。整个操作没发任何公开声明,普通老百姓第二天才渐渐知道消息。 消息传开后,苏联人的反应可真复杂。有些人觉得松了口气,他们在会上或私下里表示支持移出遗体,甚至建议拿掉他的画像,不再叫他同志。企业、农庄、机关和学校里,开始有人主动撤下墙上的斯大林像。无党派人士也跟着表态,说是时候正视历史了。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人都高兴,有人公开说自己信任斯大林,觉得他是个天才,很多人跟他战斗了三十年。甚至有人批评赫鲁晓夫是新手,离斯大林差远了。这些声音在大会上都有记录,显示出社会的分歧。但总体来说,移出遗体得到了多数支持,许多人脸上挂着笑容,觉得这是个积极变化。八年时间,同一个红场,同一批人,从当初的痛哭流涕到后来的兴高采烈,这反差大得让人感慨。说到底,这反映了政治风向的急转弯,个人崇拜的兴衰往往跟当权者的需要挂钩,而不是纯粹的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