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日本全境覆盖! 高市早苗刚拒绝撤回言论,《解放军报》的“战争檄文”就拍上了桌。想靠23艘常规潜艇对抗?东风导弹的射程,已经把日本全岛划入了“第一轮”打击范围。 日本敢于进行这场危险的“豪赌”,他们手里真正的底牌,并不是那几艘潜艇,而是两个根深蒂固的战略幻想。 第一个,是赌一旦有事,美国会毫不犹豫地依据《美日安保条约》亲自下场。 第二个,是赌中国绝对不敢攻击日本本土,因为那里是美军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后方基地”,攻击日本本土就等于直接挑战美国,这才是他们敢于不断挑衅的根本依仗。 这种误判的根源,恰恰在于像高市早苗这类政客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的老黄历里,在她那套过时的剧本中,日本那23艘常规潜艇似乎是决胜法宝,能够在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和驱逐舰群面前玩一场精彩的“潜艇破交战”。 她显然没有搞明白,中国曾经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早已蜕变成了今天“火力覆盖”的绝对实力,她对中国军事力量的理解出现了根本性的偏差,并基于这种偏差,做出了极其危险的战略判断。 这种判断的核心,就是将日本本土错误地定位为一个安全的“非战区”,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把冲突控制在海上,日本本土就能高枕无忧,作为美军的后勤大本营,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支持。他们以为中国为了避免事态升级,绝不会将导弹瞄准这些星罗棋布的基地。 但《解放军报》那篇文章,打的正是日本这个“后方基地”的美梦,这篇文章根本不是什么外交辞令,而是一份冷酷的“战术再定义”判决书。 它用15分钟的导弹飞行时间宣告了一个冰冷的事实:日本所谓的“后方”身份,已经被彻底注销,当导弹能够无死角覆盖日本全境时,地理上的后方就失去了意义,反而因为其核心的基地功能,从“干涉源”变成了“首要打击目标”。 日本的第一个赌注——美国是否还愿意并能够顺利利用这些随时可能被瘫痪的基地进行干预,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再来看看他们那23艘潜艇,在现代战争中,它们要面对的,根本不是电影里那种“一对一”的单挑,而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反潜作战体系”。 从天上的反潜巡逻机,到水面的驱护舰编队,再到水下更安静、更致命的核动力攻击潜艇,构成了一张天罗地网,这个体系从发现、定位到摧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猎杀闭环。日本想靠单一兵种的所谓优势来挑战一个成熟的作战体系,无异于螳臂当车。 所以,高市早苗之流的强硬言论,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它正在将整个日本拖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将所有日本民众的安危都放上了赌桌。 这种基于过时认知和幻想的疯狂叫嚣,正在将一个原本可以安享和平的国家,从安全的后方,一步步推向战争的最前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