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知道吧,在漳州港的市场买菜,我常会心里不自在。 在家里,我基本是去超市买菜;在海南、云南等地旅居时,市区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这两种情况下,我作为一个消费者,与“菜贩子”交易,合情合理的买卖关系,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 旅居漳州港这段时间,我一般去店地的市场去买菜。市场很小,似乎是自发形成的,路的两旁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妇女,每人面前摆着一两种蔬菜,一看就知道是自家产的。 当你走过时,他们都会问“买不买菜?”或者“买什点么菜?”每当这时,我就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年龄差不多、卖的菜也差不多,我怎么选择? 今天上午买菜时,我特意转了一小圈,然后在一个看着年龄最大的面前蹲下来。我指着一堆青菜问:多少钱一斤啊?她回答:4元,随即强调:是4元,不是10元。我说:称一下吧,还有那几根黄瓜。她称量时我问她:多大年龄了?她回答:81了;我又问了一句:这么大岁数了咋还出来卖菜?她笑笑没有回答。对了,她那杆秤是“老古董了”,看样子起码是民国晚期的。 提上菜,站起身来,心里有些不安和不自在:她们比我强。或许,她们有的家境不富裕、卖菜补贴家用;或许家里生活不差,只是习惯了日复一日的劳作与节俭;不管怎样,她们在用辛苦和勤劳改善或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而我呢?一天到晚“晃晃悠悠”地闲逛,“装模作样”地游览,无所事事地旅居,心安理得地享受退休生活,过去身上的勤奋、不息、创造几乎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是对生命的懈怠、消磨、退化了,难道不是吗? 与其如此,还不如去农村租个院子,养鸡养鸭、种菜种花,起码强壮身体、磨练意志、自食其力,你们说呢?(网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