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风]蒋介石能力到底怎么样?周恩来的评价最准确到位。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争

[微风]蒋介石能力到底怎么样?周恩来的评价最准确到位。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要理解他为何能崛起又为何会溃败,他的长期对手周恩来的评价最为精准到位。   1936年,周恩来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就指出,蒋介石的政治意识远强于军事意识,是个高明的政治家,却算不上合格的军事家。   周恩来的这番话点出了蒋介石的核心特质,蒋介石的权力基础并非靠战场上的战功奠定,而是通过政治手段的运作,比如分化对手、拉拢势力等方式建立起来的。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在政治斗争中手段强硬,不顾及情面,1931年,国民党党内元老胡汉民因为反对他的独裁统治,直接被他软禁起来。   更早之前的1925年,他借“中山舰事件”为契机,成功排挤走了当时广东的军事首领许崇智,削弱了异己势力,对于另立门户、反对自己的邓演达,他更是毫不留情,直接下令在南京将其处决。   1930年的中原大战最能体现蒋介石的政治手腕,当时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联合起来反对他,面对联军的攻势,蒋介石没有选择正面硬拼。   他采取了多方面配合的策略:一方面用炮火猛烈攻击冯玉祥的部队,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派兵绕到后方,切断了阎锡山部队的补给线。   与此同时,他还动用金钱和官职作为诱饵,成功拉拢了立场摇摆的韩复榘,又对南方的陈济棠许诺“广东自治”,让其保持中立、不参与战事。   这套政治与军事结合的策略生效后,他成功平定了军阀叛乱,完成了孙中山生前未能实现的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蒋介石在政治上的资本很大程度上来自1924年他主持创办的黄埔军校,这一举措展现了他的长远眼光,黄埔军校为他培养了一大批嫡系军官,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成为他日后掌控军队、参与政治博弈的核心力量,可以说,政治谋略就是他搭建权力体系的核心支撑。   然而,蒋介石的政治才能在军事指挥上完全无法体现,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周恩来曾评价他喜欢模仿拿破仑,常常越过前线指挥官,直接指挥小规模部队作战,结果往往把战场局势搞得混乱不堪。   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先后五次调集兵力“围剿”红军,却只会采用人海战术,投入大量兵力盲目进攻,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也没能达到目的。   1938年,为了阻挡日军进攻,他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虽然暂时迟滞了日军推进,但却导致黄河改道,淹死了数十万无辜百姓,造成了大面积饥荒,战术上也未能起到决定性的阻挡作用,反而带来了巨大的民生灾难。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军事指挥失误更加明显,战争初期,他手握约四百万装备美式武器的军队,在兵力和装备上都占据绝对优势,但他却制定了错误的战略方针,一心只想着抢占大城市和交通线,完全忽视了农村地区的重要性,也没能争取到民心。   在关键的辽沈战役中,他远在南京,仅凭地图就直接指挥前线作战,命令部队死守锦州等孤城,试图实现“东西对进”的战术计划。   结果,廖耀湘率领的“西进兵团”徘徊不前,侯镜如指挥的“东进兵团”在塔山阻击战中被我军顽强阻挡,始终无法突破防线,他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东北野战军成功攻克锦州后,迅速围歼了廖耀湘兵团,整个东北战场的局势彻底扭转。   淮海战役中,他的指挥失误进一步加剧了战局的恶化,杜聿明率领的部队被解放军包围后,补给线被切断,陷入绝境。   黄维兵团奉命增援时,他不顾战场实际地形,命令装备先进坦克的部队进入泥泞地带,导致坦克陷入其中无法动弹,部队失去机动能力,最终被解放军围歼。   此外,他手下的军队腐败问题极为严重,军官贪污军饷、克扣物资的情况普遍存在,士兵们士气低落,毫无斗志,逃兵现象屡禁不止。   战役失败后,他在日记中不仅不反思自己的指挥失误和军队管理问题,反而将责任推卸给马歇尔、斯大林以及李宗仁等其他人。   周恩来曾说“全中国只有毛泽东能对付他”,这一评价十分中肯,因为毛泽东兼具顶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恰好弥补了蒋介石的短板。   蒋介石的战略核心是争夺城市和交通线,而毛泽东则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逐步扩大影响力,掌控了广大的农村地区。   当蒋介石的军队被牵制在大城市中,失去了农村的支撑和民心的拥护时,失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信源:人民网 中国近代20大军事家:蒋介石只能排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