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村里有个女孩靠乡亲们资助上的大学,当时,我奶奶还给了她 200 呢。那女孩叫小芳

村里有个女孩靠乡亲们资助上的大学,当时,我奶奶还给了她 200 呢。那女孩叫小芳,比我大五岁,家住村西头,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她爸早些年在工地干活摔断了腿,干不了重活,家里就靠她妈种几亩地维持生计。小芳从小就懂事,放学回家先帮着喂猪、做饭,晚上趴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成绩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名。 高考那年,小芳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妈坐在门槛上哭了,不是不高兴,是愁学费。当时学费要五千多,加上生活费,一年得小一万,家里别说一万,连一千都拿不出来。小芳把通知书藏在枕头下,说 “妈,我不上了,出去打工挣钱,帮爸治病”,她爸躺在床上,急得直拍床板 “不行,咱闺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砸锅卖铁也得让她上”。 这话传到村支书耳朵里,第二天一早,老支书就拎着个红布包,揣着个小本本,挨家挨户敲门。我那会儿刚放暑假,蹲在门口啃玉米,看见老支书先去了东头的王大爷家,王大爷家俩儿子都在外头打工,条件算村里好的,出来时手里捏着一沓钱,老支书在本本上记着“王建军,500”。接着去了西头的李婶家,李婶男人前年生病欠了债,家里就靠她卖鸡蛋攒点钱,她从炕席底下摸出个塑料袋,里头裹着零钱,数了半天,凑了120,老支书摆摆手说“不用数了,我记150”,李婶红着眼眶说“支书,这钱你得记准,以后小芳还得还呢”。 后来人越来越多,院子里站满了人,有抱着孩子的嫂子,有拄着拐杖的老爷爷,我奶奶也揣着个布包过来了,从里头摸出两张崭新的100块,塞给小芳妈“这是我攒的养老钱,你拿着,孩子上大学是正事,以后出息了,别忘了村里就行”。小芳站在边上,眼泪掉得跟断了线似的,攥着拳头说“叔婶们,大爷大妈,这钱我记着,以后我一定还,一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那天晚上,老支书把本本上的数加了加,总共凑了六千三,不光学费够了,连第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有了。 小芳走的那天,村里好多人去送她,我也跟着奶奶去了。她背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妈烙的饼和咸菜,手里紧紧攥着那个红布包,跟大家鞠躬,说“我到了学校就给家里写信,你们放心”。火车开走的时候,她扒着窗户朝我们挥手,脸上还挂着泪呢。 上了大学的小芳真没让人失望,后来听她妈说,她在学校天天泡图书馆,周末去餐厅端盘子,晚上还去做家教,一个月能挣好几百,除了交学费,还能给家里寄点。每年寒假回来,她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给王大爷带酒,给李婶买围巾,给我奶奶带城里的点心。有一回我问她“小芳姐,你在城里不累吗?”她笑着说“累啥,一想到叔婶们给我的钱,我就有劲儿,等我毕业了,就回咱们这儿教书,让村里的娃都能上大学”。 前年夏天,小芳真的回来了。她没去大城市,考了咱们县中学的老师,教英语。现在每次村里有孩子放假,她都把他们叫到自己家,免费给他们补课。上个月我去县城赶集,看见她骑着电动车,车筐里装着作业本,碰见卖菜的李婶,还停下来问“婶,今儿菜好不好卖?”李婶笑得合不拢嘴“好卖好卖,你快忙你的,学生还等着呢”。 前几天奶奶跟我说“你看小芳这娃,当初没白帮她吧,现在咱们村的娃都以她为榜样呢”。我点点头,觉得小芳姐就像咱们村头那棵老槐树,根扎在土里,长得再高,也忘不了是谁给她浇的水。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2
2025-11-08 07:07
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永远祝福这里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