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人父后才懂的镜子:孩子是另一个“小时候的我” 突然被这段话共情了: “后来

为人父后才懂的镜子:孩子是另一个“小时候的我” 突然被这段话共情了: “后来我成了父亲, 突然发现孩子就像 小时候的自己, 贪玩且爱拖延。 那天晚上看着儿子趴在书桌前,手里攥着铅笔,眼睛却盯着窗外的月亮发呆,作业本上只写了两行字,我第一反应是想发火——这都快十点了,明天还要上学,怎么还在磨蹭?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恍惚间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一个夏夜,我躲在房间里,把课本摊开假装写作业,其实在偷偷玩玻璃弹珠,直到我爸推门进来,我才手忙脚乱地把弹珠藏进抽屉。 原来人当了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忘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以前总觉得我爸对我太严厉,不就多玩了会儿吗,至于把我骂哭?现在轮到自己面对孩子的拖延,才发现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和当年我爸的心情一模一样。可转念一想,我小时候也不是故意拖延,只是觉得弹珠比算术题有趣,就像我儿子现在觉得月亮比生字本有意思——孩子的世界里,“好玩”永远比“应该”更有吸引力,这点我们小时候不也一样吗? 上周六带儿子去公园,他非要在沙坑里堆城堡,说好只玩半小时,结果玩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肯走。我蹲在旁边催他,他仰着小脸问我:“爸爸,你小时候不想走的时候,爷爷也会催你吗?”这话让我愣了半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每天傍晚都要在田埂上追蝴蝶,外婆喊我回家吃饭,我总说“再玩五分钟”,最后都是外婆牵着我的手,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时候觉得外婆“不懂我”,现在才明白,不是不懂,是大人的世界里有“时间”“规则”,而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当下的快乐”。 更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儿子身上很多小习惯,都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他喜欢把玩具藏在枕头底下,我小时候就爱把漫画书塞在床垫下面;他吃饭的时候喜欢用勺子敲碗,我小时候也总因为这事被我妈说;甚至连他生气时噘嘴的样子,都跟我老照片里的表情如出一辙。以前总觉得“遗传”是件很抽象的事,直到有了孩子才发现,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小模样、小习惯,早就悄悄把“小时候的我”复制到了他身上。 不过也不是所有“像”都让人无奈。有次儿子在幼儿园帮小朋友捡玩具,老师夸他懂事,我突然想起我小时候也总爱帮邻居奶奶提水。还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画,上面是我牵着他的手,旁边写着“爸爸最棒”,我看着画眼眶发热——就像我小时候,也总把“我爸爸是超人”写在作文里。原来孩子不仅复制了我们的“小缺点”,也继承了我们心里的“小温暖”,只是以前我们只盯着缺点,忘了自己小时候也有过闪闪发光的样子。 现在我慢慢学会了“慢下来”。孩子拖延的时候,我不再急着发火,而是坐在他旁边问:“是不是觉得这个有点难,所以想先玩会儿?”他点点头,我就陪他先玩十分钟积木,再一起回来写作业。没想到这样一来,他反而写得更快了。就像我小时候,我爸要是能陪我先玩会儿弹珠,我反而会主动去写作业——孩子需要的不是“催促”,而是“理解”,这点我们小时候不也渴望吗? 为人父之后,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小时候的模样,也照出了我们作为父母的样子。以前总觉得“教育孩子”是教他怎么做,现在才明白,其实是通过孩子,重新认识小时候的自己,也重新学习怎么当一个“懂孩子”的大人。毕竟,我们都曾是那个贪玩、爱拖延,却也渴望被理解的小孩。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父母要认识自己 当妈妈了才知道 父母教会我的事 当爸爸后的感受 多年之前的自己 当你成年的时候 爹妈都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