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0年,杨靖宇殉国后,日军拍下的一张老照片,镜头中,将军的身躯躺在一只木柜旁

1940年,杨靖宇殉国后,日军拍下的一张老照片,镜头中,将军的身躯躺在一只木柜旁边,他的衣物扒开,羊皮袄被搁置在一旁,他的遗体将要被伪军和日军,运回去领取奖赏。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在河南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农家。父亲早逝后,他从小就得帮家里干活,叔叔出钱让他上学,他一边打工一边念书补贴家用。读书时候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十几岁就上街跟同学一起反对外来干涉和内部叛徒。北伐战争那会儿,他觉得光喊口号没用,就直接投身革命,在家乡拉起农民队伍跟反动势力对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参加秋收起义,军事本领渐渐显露出来。1929年春天,他被派到东北,化名张贯一,当上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搞反日活动。1932年在南满建起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给抗日武装打下基础。 九一八事变后,党组织让他去东北组建抗日队伍,他改名杨靖宇,这个名字在朝鲜语里意思是赶走外敌。1933年9月,他当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1936年,他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总司令,身高1米9的他带着部队在白山黑水间转战,运用游击战术让关东军吃尽苦头。日本人悬赏2万元要他的人头,杨靖宇领导的队伍沉重打击了侵略军,配合全国抗日运动。日伪军加紧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杨靖宇率部在东南满大地长期作战,打得敌人胆战心惊。在战斗空档,他吹口琴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牺牲前50多天,他断粮5天,还跟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40多次,多次撕开包围圈。 杨靖宇的部队在日军第五次大讨伐中几乎打光,他孤身一人在吉林濛江县三道崴子雪林中被200多名日伪军围住。双脚冻伤,右臂受伤,他手持双枪抵抗。日军军官西谷下令射击,机枪子弹击中胸膛,他倒在雪地,年仅35岁。日伪军围住遗体,拍照记录。他们扒开衣物,把羊皮袄扔在一边,遗体躺在木箱旁。日军用刀划开胃部检查,发现里面没有粮食,只有未消化树皮、枯草和棉絮。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追击杨靖宇多时,看到胃中内容,说有杨靖宇这样军人,中国不会灭亡。日军以为杀死他能震慑中国人,但这种行为反而激发更多抵抗。 日军割下杨靖宇头颅,装进前部带玻璃的木箱,运到通化省城沿途示众,恐吓民众和抗日力量。他们拍照头颅,印成宣传材料。遗体被日伪军运回领取赏金。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消灭和牵制大批关东军,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东北抗联是中共持久战战略和抗日游击战方针的早期实践者,杨靖宇被视为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他的队伍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总指挥部,扩大影响。日伪军反复讨伐,杨靖宇的部队在林海雪原中忽东忽西,耍得关东军团团转。 杨靖宇去东北时,儿子马从云不到2岁,女儿马锦云出生5天。他留下一张开封读书时照片,妻子郭莲缝进女儿棉袄,告诉孩子胜利后用照片找马尚德。这成了永别。解放后,兄妹拿着发黄照片四处寻父,没人知道马尚德是谁。1951年调查组到确山县李湾村,多方查找家庭情况,找到杨靖宇儿女。调查组带兄妹到纪念馆,他们看到玻璃瓶中泡了十几年头颅,得知父亲是抗日英雄杨靖宇。他的孙子马继志回忆,父亲和姑姑等20多年,等到父亲是冰冷头颅。调查组走访村民,查阅记录,兄妹拿出照片比对,同志们讲述杨靖宇事迹。 东北抗日联军在杨靖宇领导下,成为日本人头疼的对手。他的军事才能在秋收起义中初露锋芒,后来在东北扩展到组建第一军。1934年联合抗日武装后,部队规模壮大,打击日伪军的有生力量。杨靖宇的游击战让侵略者付出代价,关东军调集重兵讨伐,却屡屡失败。牺牲前,他率部在东南满转战,配合全国抗日。日军经济封锁让部队缺粮少弹,杨靖宇吞树皮草根维持战斗。他的牺牲没有压垮抗日意志,反而点燃更多人加入抵抗。 日伪军围捕杨靖宇时,用重兵反复搜山。他的部队被打散后,他独自周旋,多次突破重围。2月23日清晨,在雪林中被发现,日伪军近200人合围。他抵抗到最后,中弹倒下。日军检查遗体时,扒开衣物,扔掉羊皮袄,划开胃部看到树皮棉絮。岸谷隆一郎感慨中国有这样军人,不会亡国。日军割头示众,运遗体领赏,但这激发民族怒火,一个杨靖宇倒下,千万个站起来。 杨靖宇从小贫苦,靠叔叔资助上学,半工半读。接触马克思主义后,参加街头活动,反对国贼。北伐时组织农民武装,1927年入党,参加暴动。1929年到东北组织工人反日,建游击区。改名后领导抗日联军,1936年任总司令。部队在雪地森林作战,干扰日军行动。日本人悬赏追杀,杨靖宇坚持不退缩。牺牲前断粮,吞棉絮树皮充饥,与敌人交战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