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量一掉到20%,心率直接飙到180。 满世界找充电宝,那感觉,比上学时找考场还慌。 然后刷到个视频,故作神秘地告诉我一个“省电绝招”,说能让手机多续命一小时。 我屏住呼吸,以为是啥外星黑科技。 结果你猜是啥? ——多用WiFi,少用流量。 我当时就想笑,这不废话吗?跟说“饭要一口一口吃”有啥区别。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挺扎心的。 流量那玩意儿,不仅是电量刺客,还是钱包刺客。刷几下短视频,几十块钱就没了,心疼。手机信号满世界找基站,可不就比在家连个WiFi费劲儿嘛,就跟你在大商场里大海捞针地找人,跟你坐在客厅喊一嗓子,能耗肯定不一样。 这道理谁不懂啊。 可我们为什么还对这种“废话文学”的省电技巧如此上心? 说白了,我们焦虑的根本不是那点电。 我们焦虑的是失联,是错过,是被这个飞速旋转的世界暂时抛下。 手机的电量,早就成了我们这代人的安全感计量条。 红色的1%,不是电量警报,是我们情绪崩溃的预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