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200万片酬说捐就捐,连名字都没留?”——纪念馆公示那天,网友把热搜直接掀翻

“1200万片酬说捐就捐,连名字都没留?”——纪念馆公示那天,网友把热搜直接掀翻。 于和伟在《悬崖之上》里演周乙,戏里被枪指着都不眨眼;戏外把全部片酬打给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连宣传部门都没收到通知。 馆方只好在2023年报里写:匿名捐款1200万,用途“烈士纪念”。 直到财务对账,才锁定汇款人——那个在采访里总把“演员别消费英雄”挂嘴边的于和伟。 他去福州拍外景,空半天溜到吴石故居,把老先生写的家书手抄一份带回剧组,说“字里有血,得先闻闻味道”。 回到北京,他把剧本里周乙的遗书改成竖排小楷,道具组嫌麻烦,他一句“吴石将军就这么写字”把所有人怼回去。 戏杀青,他把那沓手抄纸烧在片场角落,转头把片酬原路送回烈士老家。 有人替他算笔账:1200万能在北京四环交套首付,能让十八线小演员买十年热搜。 他却选了最“笨”的捐法:不留名、不合影、不立碑。 工作人员回忆,汇款附言栏只填四个字“致敬吴石”,连电话都没留。 热搜爆的那天,他正陪姐姐在老家菜市场挑西红柿,被认出后摆摆手:“别拍,菜价还得砍。”网友笑疯:原来大哥的“公关”就是“不管”。 可转头就有人嘀咕:是不是在立人设? 隔天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甩出到账截图,附一句“于老师拒绝任何冠名,展厅仍叫吴石烈士”,评论区瞬间安静。 想起他早年上访谈,说小时候全家九口人睡一张炕,学费是姐姐卖瓜子一毛一毛攒的。 主持人问成名后最想干的事,他答:“让家里人不再数瓜子。”后来真给五个兄弟姐妹买了房,却被吐槽“土”。 他嘿嘿笑:“土就土,数瓜子的人知道什么最重要。” 今天再看,他把“不再数瓜子”的运气,原封不动塞给了更远的“家人”——那些把命留在黎明前的陌生人。 没有通稿,没有闪光灯,只有纪念馆玻璃后多出的新展柜,和一张不起眼的汇款单。 原来真正的“人设”长在骨头里:戏里演英雄,戏外不抢英雄的名字。 直到纪念馆公示,我们才被提醒——低调不是没故事,只是故事写在了不让人看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