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江忠源听说老乡曾国藩在京城发达了,上门拜见,曾国藩对门子说:“这个秀才是个无赖,把他赶走!” 这事儿得从1844年说起。当时32岁的江忠源,揣着一肚子才华和一脑袋的迷茫来到了京城。他早就听说老乡曾国藩混得不错,想着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怎么着也得去拜个码头,看看有没有机会。于是,他整了整衣冠,信心满满地递上了自己的名帖。 可谁能想到,曾国藩拿到名帖一看,眉头就皱起来了。他对门房说的话,要是搁现在,绝对能上热搜:“这是新宁的那个秀才江忠源吧,一个无赖,只会赌博,把他赶走!” 这话要是传到江忠源耳朵里,该多扎心啊。门房也是个会办事的,出来客客气气地跟江忠源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家主人说,您是新宁有名的无赖秀才,还好赌,他没空跟您交往,您请回吧。” 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可江忠源不是一般人,他听完这话,非但不恼,反而挺直了腰板,大声说道:“我确实喜欢赌博,这不假。但天下哪有拒绝别人改过自新的道理呢?” 这话说的,掷地有声,不卑不亢。门房一听,觉得这人有点东西,赶紧又跑回去报告。曾国藩在屋里听了这话,也是大吃一惊,心想:嘿,这小子有点意思。立马改了主意,让人把江忠源给追了回来。 这一见,可就了不得了。两人一聊,从天下大势聊到民生疾苦,江忠源那是侃侃而谈,声音洪亮得屋瓦都嗡嗡作响。他预测天下将要大乱,还把自己的分析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曾国藩越听越心惊,越聊越投机,之前那点“无赖秀才”的坏印象,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了。 谈话结束,曾国藩亲自把江忠源送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对身边的人感叹了一句分量极重的话:“我这辈子从没见过这样的人才。这个人将来必定名扬天下,但可惜,最终会因为坚守节操而死!” 这番话,在当时听起来就像是算命先生的胡言乱语。一个好赌的秀才,能名扬天下?还能为国尽忠?谁信啊。可历史的剧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神奇。曾国藩一语成谶,十年后,江忠源的人生结局,竟被他丝毫不差地言中了。 那么,江忠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从一个“无赖秀才”,逆袭成一代名将,并最终走向悲壮宿命的呢? 江忠源这人,打小就聪明,是湖南新宁百年来头一个考中举人的,可以说是“破天荒”的学霸。可命运就爱跟他开玩笑,之后考进士,屡战屡败,心灰意冷之下,他染上了赌博的毛病,成了大家眼里的“问题青年”。 但他骨子里,始终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考场失意,他就琢磨怎么干点实事。当时他老家匪患严重,他二话不说,自己组织老百姓搞起了团练,用兵法操练乡勇。你别说,还真让他练出了一支能打的队伍。1847年,当地爆发“雷再浩起义”,江忠源带着他那几百号团练,配合官军,三下五除二就把叛军给剿了,还活捉了匪首。 这一战,让他出了名,朝廷给了他个浙江秀水县知县的官职。当官期间,他赈灾、剿匪,把一个烂摊子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夸他是“二百年来没见过的好官”。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天下大乱,这正是江忠源大显身手的舞台。他奉调去了广西,组建“楚勇”,跟太平军硬碰硬。1852年在全州蓑衣渡,他心生一计,伐木堵住河道,打了太平军一个措手不及,连太平军的南王冯云山都被他的炮火给轰死了。 这一仗,让江忠源彻底名扬天下,成了清廷倚重的名将。 之后,他又在南昌保卫战中,硬是顶着太平军的猛攻,死守了九十多天,保住了南昌城不失。 1853年,他升任安徽巡抚,驻守庐州。当时庐州知府胡元炜向他求援,谎称城里兵足粮广。江忠源信以为真,只带了千把人就进了城。 结果一进城就傻眼了,城里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完全就是座空城。他被胡元炜这个猪队友给坑惨了。但江忠源的性格就是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选择留下来,与庐州共存亡。 接下来的战斗惨烈无比。江忠源带着缺兵少粮的守军,硬是扛住了太平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可那个卖了他一次的胡元炜,见势不妙,竟然又偷偷出城跟太平军勾结,把城里的虚实全给抖了出去。 这下,庐州城再也守不住了。城破之时,江忠源率领残部在城中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身中七创,血流不止。手下人背着他想逃出去,他硬是咬着人家的耳朵挣脱下来,继续砍杀。最后,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不被俘受辱,他走到水塘边,纵身一跃,投水自尽,时年仅四十二岁。 “名满天下,因节烈而死。” 曾国藩当年的预言,一字不差地应验了。 江忠源的死,让整个清廷为之震动。朝廷追赠他为总督,赐谥号“忠烈”,把他当成国家英雄来祭奠。 说到底,江忠源这个人,就像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他有缺点,好赌,性格刚烈,但也正因为这份刚烈,才让他有了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忠诚。曾国藩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透过“赌徒”这个标签,看到江忠源骨子里的那份英雄气概和报国之心。这或许就是真正的识人之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