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魔都财观
上海楼市,骤然转冷。
国庆假期后,市场加速下行。
很多房子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格。
嘉定近郊某品质次新房,节前还有人出价560万,节后客户出价就只有520万了。
节前220万的某郊区动迁两房,节后有人出价160万,房东想了想不卖了。
当下的市场:
买家乱砍价,因为不知道还要跌多少,见面直接大刀砍;
中介乱带看,因为诚意客户确实难找,但凡客户有点兴趣的都会带看,不管预算合适不合适,再不济就当完成一个带看指标;
房东很受伤,因为出价严重低于预期,很多房东破防不卖了。
不少小区房价无量下跌:没有成交,房东的挂牌价却在不断下调。
市场恐慌加剧了。
01
成交量下滑
市场的寒意首先从成交量上体现出来。
进入10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明显下滑。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同比往年都低了不少。
以九亭某中介为例,10月份截至目前共开10单,市占率三分之一,推算整个九亭约30单。
预计本月整个亭成交量在70-80套,对比9月份该亭总开单120单,环比下降明显,跌幅超过三分之一。
全上海来看,截至10月15日上海二手房成交量6284套,包含商业和车位。
十月份二手住宅成交量预估在1.3万套左右,也是下滑明显。
能成交的也多为小户型:刚需自住,或者是学区挂户口老破小。
金九银十,彻底没了。
02
价格下挫
比成交量萎缩更触目惊心的,是价格的快速崩塌。
内环内最大小区中远两湾城成交价6万多,世茂滨江花园挂牌价8万多,上海康城成交价三万。
这三个超大体量小区,本身自带流量,成交量也足够大,成交价可以看做是上海豪宅、普宅、刚需的价格风向标。
天山标杆仁恒河滨城,挂牌单价9字头,最贵的时候成交价在13万以上。
唐镇二手房价格也在大幅调整,三兄弟仁恒东郊7字头,浦发罗兰6字头,绿城一期也6字头了。
很多房子因为下跌速度过快,房东难以接受,交易停滞了。
九亭某次新房产:节前客户出价470万(未卖),半个月后客户出价降至450万。
张江某四房房东,心理价位1600万,但客户出价连1200万都不到。
买卖谈判成功的比例也在降低,买家和房东对价格严重分歧。三场谈判,能谈成一单就算不错了。
谈判为什么会失败?
有客户临时变卦:谈判前约定价格,到场后直接压价20万(如360万变340万),或借口家人不同意。
有客户未考虑清楚:被中介勉强拉至谈判桌,但内心认为房价会继续下跌或还款压力大,选择继续观望。
核心原因还是价差过大:房东无法接受快速降价,买家则是未来半年的跌幅都算进去了,却不知道这样反而会让房价继续下跌。
市场的残酷性,在谈判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下跌速度,让买卖双方的心态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房东从“觉得两天就能卖掉”的乐观,转变为“停滞不卖”的挣扎。
03
新房转冷,中介离职
1)新房市场也转冷了,热度下滑明显。
国庆期间我们考察了上海多个新房项目,不少郊区项目门可罗雀,现场销售员无事可做。
市区很多项目也开分销了,其中有不少是之前的热销盘,客户也不够用了。
很多项目明里暗里有折扣,比如桃浦某项目85折促销,老业主破防了。
2)因为市场太冷,大小中介都有人员流失,经纪人开单才有钱赚,很多业务员不用裁员自己就离职了,因为底薪完全不够在上海生活。
回头来看,“825政策”力度明显不足,“药效”时间太短。
市场期待更大力度政策,如外环内限购由3年改1年,外环外全面放开,但短期内看不到。
一切核心问题是市场预期悲观,买方观望情绪浓厚,收入预期也不是很稳。
既然等等大概率会更便宜,那为什么要现在买?
没有买,就没有卖,也不需要中介。
04
很多房东下架不卖了
面对血流成河的市场,许多房东的选择是:不玩了。撤牌下架,不卖了。
部分房源流向了租赁市场,导致“当下的租赁市场非常火爆”,背后也有很多卖了房的人,持币观望,选择租房生活过渡。
但下架不卖转租可能只是权宜之计。关键是租金也在跌。
这样做的房东,23年有,24年也有,但当中很多人后来又继续挂牌了。
不少房东“活在过去”,对价格下跌准备不足。
尤其高位买入的,最难接受价格大幅下挫,跌去的不是泡沫,是实打实的首付和本金。
买入成本低的,会相对佛系和好受很多,但也在犹豫要不要咬牙降价卖出。
上海二手房总的挂牌量虽然下来了一些,因为相当一部分房东下架不卖了。但整体仍然在高位,一个不好的信号是,次新房的库存占比变高了。
低总价的老破小大量成交消化,高总价的次新房,对应的中产买家则比较犹豫,绝对数量也比低总价刚需要少很多。
准备置换和套现的房东,确实不建议观望犹豫了,等待的每一秒都是贻误战机。
大盘没有止跌,部分板块和地段正在急跌补跌。
明年小阳春也只有成交量的增加,而不会有价格上涨。
将来回过头看,近两年内可能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卖房的好时机。
而且一定要珍惜首轮谈判机会:
“谈判的现场没有把握住第一场谈判…第一个出价的客户是最高的。”
如果你不着急,房子本身素质也确实过硬,那可以长期持有,等到下一个通胀周期。
05
市场还未见底
那么,市场见底了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就体感来讲,上海房价尚未结构性见底,仍有下行空间,真正见底可能还需要1-2年。
不过局部地段仍然购买力强大,比如游戏,芯片,ai,生物医药,外贸等这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集中地周边。
真正有性价比的好房子,出价甚至抢房的现象还是有的。主要性价比够高,在整个板块内都很突出。
这是一个真实的市场:成交量腰斩,价格快速下跌,房东在纠结中退场,客户在观望中砍价。
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句话,都来自市场一线。
它或许有些“负面”,但却无比“真实”。
对于卖房者而言,认清现状、活在当下,或许是这个冬天里最务实的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