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想象一下,你正在做美梦,突然有人喊“检查结束啦!”——这就是无痛胃肠镜的神奇体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能让你舒舒服服查肠胃的黑科技!
一、睡一觉就通关的“人体安检”
普通胃肠镜检查时要忍受异物感,还得强撑着配合医生。而无痛胃肠镜,医生会给你打一针“快乐小药水”(专业名叫丙泊酚),药效一上头,你瞬间进入“深度躺平模式”。等你醒来,检查已经完成,全程无痛、无记忆!
别小看这一觉,医生拿着内镜这个“高清摄像头”,能把食管、胃、肠道里的每一寸“风景”看得清清楚楚,连角落里的瑕疵都能揪出来,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二、为啥非得做胃肠镜?
我国胃肠癌早期发现率不到20%,很多人确诊时已经到了“大boss关卡”,治疗难度直线上升。而胃肠镜就是发现消化道问题的“终极武器”,无论是炎症、溃疡、息肉,还是早期肿瘤,在它面前都无所遁形。
哪些人该主动“约”检查?
有症状“警报器”:经常肚子痛、胃胀、烧心,吃饭像吞刀片(吞咽困难),大便颜色异常(黑便、便血),或者突然暴瘦,这些都是身体在疯狂发信号!
高危“重点户”:40岁以上的朋友,该定期检修了;有胃肠癌家族史的更要谨慎;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烟酒不离手、爱吃腌熏食品的;还有做过胃肠手术或长过息肉的,都得安排上检查!
三、检查前消化道“大扫除”攻略
(一)饮食篇:检查前3天,你得和蔬菜、带籽水果说拜拜,主打一个“少渣饮食”,白粥、面条才是你的“最佳CP”。检查前1天直接进入“喝露水”模式——全喝流食。检查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
(二)药物篇:降压药可以用一小口水“顺顺喉”;但降糖药和胰岛素得先“下岗”(具体听医生安排);像阿司匹林这类药物,必须提前1周停药。
(三)其他准备:提前1天戒烟;摘掉假牙、眼镜;穿宽松衣服,方便医生操作;还得做个心电图,让麻醉医生给你的身体“打个分”,确保万无一失。
四、检查过程犹如“人体探秘之旅”
走进检查室,先扎个“小针针”建立静脉通路,接着麻醉医生“一键启动”睡眠模式。等你“关机重启”后,医生已经带着内镜从口腔或肛门“潜入”你的消化道,仔细排查每一处隐患,必要时还会取点组织“小样”送检。整个过程30~45分钟,要是情况复杂,时间可能延长,但别担心,你啥感觉都没有!
五、恢复期的“生存指南”
(一)饮食与休息:醒了别急着“干饭”!先在观察室躺平30~60分钟,1~2小时再试着喝点水。如果没有呛咳,就可以吃点温软的食物。要是取了活检或切了息肉,术后1天得吃少渣不产气的食物。
(二)生活限制:检查后24小时内,千万别开车、操作机械、喝酒,更别做重大决策!少数人可能会有腹胀、喉咙不适,3~5天基本就能恢复正常。
六、这些“坑”千万别踩
无痛胃肠镜安全性超高!麻醉药物代谢速度堪比“闪电侠”,半衰期30~60分钟,24小时就能从身体里“溜之大吉”。2024年数据显示,麻醉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中彩票还低(低于0.01%)!
但这几类人要慎重: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呼吸道感染、肝功能差的朋友,身体条件不允许“冒险”;孕妇、哺乳期妇女得谨慎评估;对麻醉药物过敏的,直接“无缘”这项检查。
七、常见误区大辟谣
误区1.无痛=全麻?NO!多数人处于“清醒镇静”状态,不是深度全麻。
误区2.清肠越干净越好?NO!别把肠道“掏空”到脱水,排出淡黄色透明水样便就达标,过度清肠小心水电解质紊乱。
误区3.年轻人没必要检查?NO!胃肠癌已经开始“盯上”年轻人!有家族史或不良生活习惯的,30~35岁就该安排检查。
误区4.一次检查=终身免检?NO!普通人群每5~10年复查一次;有息肉或炎症的,复查间隔得缩短。
如果你经常感觉胃肠不适,或者属于高危人群,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稳稳守护健康!
(张素芹副主任医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