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10月5日,乌克兰在一天之内遭到了俄军大规模的空袭,导弹、无人机

律便利小店 2025-10-06 15:38:07

快讯!快讯! 10月5日,乌克兰在一天之内遭到了俄军大规模的空袭,导弹、无人机轮番上阵,多个城市基础设施被毁。 总统泽连斯基在当天的讲话中罕见地把矛头指向西方国家,称他们对乌克兰的遭遇毫无反应,这种沉默正在纵容俄罗斯得寸进尺。 这句话一出,立刻引发不少关注。不是因为他说得多么激烈,而是这背后折射出的局势变化,确实值得细细琢磨。 乌克兰打了这么久,到了现在还要自己抗住大部分冲击,西方的角色到底在发生什么变化呢?这次袭击并非偶然。 根据乌克兰国家应急服务部门发布的情况通报,俄军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打击了乌克兰多处电力、水利设施以及铁路交通枢纽。 这些目标不是军事基地,而是实打实的民用系统。这样的打击方式,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展开的战略行动。 而就在这场袭击发生之后,西方国家的反应几乎可以用“集体静音”来形容。没有紧急会议,没有制裁升级,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军事或财政援助表态。 泽连斯基的那番话虽然情绪激烈,但看起来确实有点道理。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乌克兰感受到“被冷落”的滋味。从去年以来,西方援助的节奏就开始变慢。 一方面,美国和欧洲在国内都有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压力,通货膨胀、能源危机、民众反战情绪都在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以色列和加沙的冲突愈演愈烈,再加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争端死灰复燃,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开始分散。 乌克兰不再是唯一的热点,镜头开始转向别处,资源也跟着转移。而俄罗斯似乎早就算准了这一点,趁着外界关注力下降,加大力度打击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 逼迫基辅政府在冬季到来前陷入被动。从这点看,泽连斯基的指责虽然刺耳,但并不无根据。尤其是这次空袭之后,乌克兰国内又面临供电紧张的问题。 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如果民众的取暖、电力系统无法保障,后果不难想象。而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百分百拦截所有导弹和无人机。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乌克兰在正面战场上拼命防守,后方却不断被摧毁,而西方提供的帮助既不及时也不够用,这样下去,乌克兰的耐力还能撑多久? 如果把视野再放宽一点,其实这次事件也反映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国际社会的“选择性关注”。过去几年,类似的局面并不少见。 比如叙利亚内战持续多年,直到难民潮冲击欧洲边境,才引起广泛关注。比如也门的内战和人道危机,信息量丰富但曝光度极低。 而这次乌克兰再次遭到重创,却没有引发应有的国际舆论反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个战场。久而久之,战争变成了背景音,除非出现重大的转折,否则舆论热度难以维持。 这一切都让乌克兰的处境更加尴尬。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资援助,更是一种明确的政治信号。可惜的是,现在这个信号越来越模糊。 泽连斯基的发言,其实就是在提醒世界:别装看不见。这场战争还在继续,人民还在流离失所,基础设施还在被摧毁。如果现在都无动于衷,那接下来还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乌克兰不是在求援,而是在敲警钟,只不过这钟声响了之后,听到的人不一定愿意回应。 参考资料:泽连斯基最新发声:乌克兰已完成欧盟立法审查!基辅这一核电站紧急断电;俄军称摧毁乌军20辆载有100架无人机的卡车 2025-10-02 07:53·每日经济新闻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