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国的首枚实战氢弹在空中投放时意外卡在了飞机上,此时,周总理果断下令,要求乘员弃机跳伞,然而,那位飞行员选择了抗命,执意将装载着氢弹的飞机飞回基地…… 杨国祥1929年10月出生在云南玉溪洛河乡一个彝族贫农家庭,那地方条件艰苦,家里靠种地和打工过日子。他是家里第一个上学识字的人,小时候就见识了战争的乱象。1948年,杨国祥考入峨山中学,那学校受地下党组织影响,他加入了云南民主青年同盟,接受革命教育。次年,他就正式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0年,杨国祥被选送到东北牡丹江航空学校学习,接受11个月严格训练,以优秀成绩毕业,是班上第一个独立飞行的学员。1951年,他正式成为空军飞行员,很快投入实战。 杨国祥飞行技术过硬,1956年在空军大比武中拿了第一名,受到表彰。那时候他已经担任飞行团长,积累了不少经验。周恩来作为专委主任,对投掷氢弹的飞行员要求严格:政治可靠、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至少团长级别。杨国祥正好符合这些条件,被选为主要执行人。他之前试飞过强-5K飞机,证明了它的可靠性。1970年,杨国祥调到西北核试验基地,参与氢弹投掷准备。他每天严格训练,投了150枚模型弹和3枚遥控弹,每次弹着点误差控制在12米内,确保技术达标。 1971年12月30日,中国进行首枚实战氢弹空投试验,杨国祥驾驶强-5K飞机执行任务。飞机起飞后,飞向罗布泊试验区。到达指定位置,杨国祥按正常程序投弹,但氢弹没脱离。检查后,他请求应急投弹,指挥部批准。他绕8字形重新进入投弹区,按应急开关,还是失败。第三次用超应急方法,又没成功。这时,飞机油量只剩40分钟,杨国祥面临抉择。 一个方案是跳伞,让飞机带着氢弹坠落预定区,但无人控制可能偏离,威胁基地安全。另一个是驾机冲沙漠自毁,但损失太大。第三是带弹着陆,这违反规定,因为着陆震动可能引爆氢弹,相当于数万吨TNT。周恩来接到报告,通过加密电话了解情况,把处置权交给现场指挥,同时命令地面所有人员撤入地道避险。杨国祥决定带弹返回,通报指挥部:采取安全措施,争取着陆,不行就去沙漠处理。指挥部同意,周恩来支持。 杨国祥操纵飞机返航,平稳着陆,氢弹没爆炸。事后查明,故障是氢弹推出机构短路,因弹架螺钉多拧一圈,没测电阻。这次事故暴露了准备中的小疏忽,但杨国祥的决定避免了更大损失,保住了氢弹和基地。 故障排除后,1972年1月3日开会决定重试。1月7日,杨国祥再次起飞,尽管天气有雪和强风,他飞到靶心9.5公里,按程序投弹,这次成功。氢弹爆炸产生光球、冲击波和蘑菇云,中国首枚实战氢弹投掷完成。这标志着氢弹从理论到实战的跨越,提升了国防实力。 杨国祥继续在空军服役,参与战机改进和测试。退休后,他住在昆明巫家坝空军干休所。2009年,杨国祥80岁,身体硬朗,回忆投掷经历时强调训练的重要性。他说,那段日子每天检查设备,调整技术,确保准确。他获得一等功表彰,为国防贡献突出。
1971年,中国的首枚实战氢弹在空中投放时意外卡在了飞机上,此时,周总理果断下令
混沌于浮云
2025-10-05 23:49:34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