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8岁女叛徒被判枪决,毛主席拍案大怒:她是咱全党的恩人。毛主席为何这

为你而停留 2025-10-05 13:41:01

1955年,48岁女叛徒被判枪决,毛主席拍案大怒:她是咱全党的恩人。毛主席为何这样说?这位差点被判枪决的“女叛徒”其实是对我党事业做出过不少贡献的人物—黄慕兰,而要说起黄慕兰的革命事业其实还是要从她的婚姻说起。 要理解毛主席为何称黄慕兰为“恩人”,我们得回到1931年的上海,那时的局势动荡不安,党内危机四伏。 这一年,作为中共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党。 顾顺章不仅是中央的核心成员,还掌握了大量党内高层的情报,包括住址和联络方式。 他的背叛,意味着党内的核心机密几乎暴露,整个革命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仿佛一把锋利的刀直指党的心脏。 6月的一天下午,黄慕兰正和追求她的律师陈志皋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里悠闲地聊天,一位名叫曹炳生的年轻人走进了咖啡馆,加入了他们的谈话。曹炳生是陈志皋的朋友,正在法租界的巡捕房担任翻译员。 聊天的气氛轻松而随意,但曹炳生无意间透露的一句话,却让黄慕兰的心猛地一跳。 他说,巡捕房刚刚抓到一个共产党的“大头目”,一个湖北人,年约六十左右,长着一口金牙,但只有九根手指。曹炳生随口补充道,这个人虽然身居高位,但非常没有骨气,没怎么受刑就全部供认了。 黄慕兰却在听到这些细节时,立刻警觉了起来。 那口金牙、九根手指,这些特征组合在一起,立即让她想到了一个让她感到恐惧的名字——向忠发。 向忠发,当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掌握着党内最核心的领导职务。如果他真被捕并叛变,那么周恩来、王明、博古等所有重要领导人的信息也将暴露。这对共产党来说,将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意味着核心成员的安全彻底危机。 黄慕兰迅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时间就是生命。她当机立断,掩饰自己的焦虑,假装头痛,表示要回家休息,并请求陈志皋送她回去。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是她心中作出的快速决策:她必须立刻通知党内相关人员,确保向忠发一旦叛变的消息不会让整个党陷入困境。 通过这一巧妙的行动,黄慕兰不仅为党及时传递了关键情报,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也从一个名媛的身份悄然转变为一名勇敢的革命者,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毛主席才会深刻地称她为“恩人”。 黄慕兰不仅是个能迅速传递情报的地下工作者,她还以巧妙的方式开展了舆论战。 当国民党在报纸上散播谣言,声称周恩来已经脱党时,黄慕兰与陈志皋精心策划,用另一个化名在《申报》上刊登澄清启事。 通过这一举措,她不仅辟谣,还漂亮地反击了敌人的舆论攻击,为周恩来和共产党赢回了声势。 在重庆,她的机智再次发挥了作用。当她被迫在防空洞里躲避敌人的盘查时,她没有惊慌失措。 相反,她巧妙地将一份藏有周恩来亲笔信和地下党名单的文件,悄无声息地塞进一位评弹艺人的琵琶槽里,并顺利送往延安。 这一行动完全不留痕迹,体现了她出色的隐秘工作能力。 在她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个人的生活却是一场不断失去爱人的痛苦历程。她的第二任丈夫宛希俨,是《民国日报》的主编。 两人曾在长江边举行了一场简单却充满革命气息的婚礼,宛希俨送给她一支刻着“革命到底”的派克钢笔。 命运并未善待她,不久后她的丈夫在一次起义中牺牲,而她刚刚生下他们的孩子。痛失爱人后,黄慕兰并没有沉沦,而是继续坚定地投身革命。 随后,她与年轻的革命者贺昌结识,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且怀孕了。 命运再度捉弄了她——贺昌在一次突围中牺牲。当她怀着孩子孤独地面对这一切时,组织安排她与陈志皋结婚,以便深入敌人核心圈。这一命令对于黄慕兰来说,是对她信念和情感的重大考验。 新婚之夜,她口袋里揣着贺昌的绝笔信,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直到天亮。这时她还不知道,信的主人——她深爱的男人,已经永远离开了她。 她的情感被彻底碾碎,但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将个人的痛苦和牺牲融入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黄慕兰却迎来了长达17年的牢狱生涯。因为复杂的历史问题,她被错误地牵连入狱。她在秦城监狱中度过了最绝望的时光,甚至在牢房的墙上用指甲刻下了“相信党”三个字,坚定信仰,哪怕处于最黑暗的时刻。 1955年,48岁的她迎来了最为严峻的考验——枪决判决。 那时,周恩来得知此事后,迅速将判决书上报,并亲自批示:“我党的好同志。”这一批示最终将黄慕兰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直到1980年,73岁的黄慕兰才得以平反出狱,重获自由。 她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亲眼见证了祖国的崛起和新中国的伟大复兴。 黄慕兰的一生,充满了背叛与失落、痛苦与坚守,但她始终未曾动摇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最终为祖国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巾帼学党史|传奇女谍——黄慕兰.澎湃新闻

0 阅读:39
为你而停留

为你而停留

为你而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