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我也不生小

沈言论世界 2025-10-04 14:46:23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我也不生小孩,因为我的身上流着恶魔的血液。这样的血脉,必须要在我这一代终结。”   他的父亲村上千秋曾在战争中被征召参战,这是日本战后那一代人中相当普遍的经历。但不同的是,村上春树并没有回避这个家庭背景。   他在随笔、演讲中多次提及父亲的战争记忆,甚至坦白表示,正是这些记忆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创作方向。   他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写过关于战争的阴影,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也谈到过对战争责任的自觉。   他没有极端地谴责父辈,也没有为其辩解,而是以一种沉静的姿态,把这种历史责任感融入自己的写作和公共表达中。   值得注意的是,村上春树在日本是少数几位持续公开讨论日本战争责任的作家之一。他曾在2011年获得加泰罗尼亚国际奖时,发表了一篇被广泛引用的演讲,里面明确提到日本在历史面前不能逃避责任。   他也批评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模糊态度,尤其是对南京大屠杀等问题的遮掩。他的立场在日本国内并不是主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逆风而行”,因此他在日本本土也常常受到批评,尤其是来自保守阵营的声音。   从这一视角观之,即便“我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并非村上春树原话,但其传递出的沉郁历史感与深刻个人反省,实则契合他一以贯之的态度。   很多网友之所以愿意相信这句话是真的,说到底,是因为这句话表达出了人们对一个日本知识分子该有的历史担当的期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很难分辨信息的真假,但情感是诚实的。   当一位日本作家愿意承认自己的家庭有过战争背景,并在公开场合反思日本的历史责任,这种稀缺的诚实本身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我不生孩子,因我血液里流着恶魔的血”这一表述颇具文学韵味。然而,从现实层面考量,此说法与村上春树一贯的表达方式并不契合。   他从未在公开场合提及不生孩子的原因与战争历史相关,他确实没有子女,但这种选择是个人隐私,也可能出于多种原因。   人们经常在评价历史时习惯将责任具体到个人,尤其是当个体身份与集体历史产生关联时,容易被赋予额外的道德负担。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真正值得尊重的人,不是那些假装无事发生的人,而是那些愿意承认并承担的人。   村上春树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并没有因为父亲参战就自我贬低,也没有因此而否定自己的文化身份,而是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选择了一种更诚实、更温和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我们不需要一个作家真的说出那些自我否定到极致的话来表示悔意,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像村上春树那样不回避、不粉饰,愿意用笔去挖掘真实、传达反思的人。   这种反思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贯穿在他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成为作品的内核,也成为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道德坐标。   所以,即便那句“我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并非他本人所说,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他几十年的写作和公共表达中,读到一种真正的歉意和自省。这比一句耸动的言语更有力量。 素材来源:日军暴行“刺痛了我的心灵”!村上春树谈父亲参加侵华战争经历 2019-05-11 11:24·参考消息

0 阅读:51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