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败家子吴敬梓,挥霍完他爹留给他的2万两白银之后,一夜变为了贫民,于是他搬离了

地缘历史 2025-10-03 10:46:36

清代败家子吴敬梓,挥霍完他爹留给他的2万两白银之后,一夜变为了贫民,于是他搬离了豪宅,和妻妾都住在了贫民窟里,小妾们因为年轻纷纷都改嫁了,只有老妻守着他。   吴敬梓倒下那天,身边连口热粥都没得喝。屋外是扬州的风,屋里是冻得直打哆嗦的身子。   可就这副光景,他还是拽着稿纸不撒手。他憋着一口气,非要把《儒林外史》写完。   这口气,憋了二十年。   你可能听说过这本书,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的作者原本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公子”。   1701年,安徽全椒,吴家迎来个男孩。   外头人都说,这孩子命好,祖上有“探花郎”,家里有“六进士”,门楣高得能吓死人。   吴敬梓还没学会走路,名字就已经写进了族谱的重点培养名单里。   但他从小就不走寻常路。人家孩子啃八股文,他偷偷看《水浒》《西厢》。   14岁那年,他被过继给了伯父吴霖起,跟着去了江苏赣榆。那边名士多,他也爱凑热闹。   一次宴会上,他写了首《观海》诗,场面大的像要把东海搬进纸上。老先生们看了都说,这娃将来肯定是个不世出的才子。   说得真不假,只不过才子这路,走着走着就歪了。   18岁,他回全椒考秀才,考上了。可还没等他穿上官服,家里那点根基就开始塌了。   23岁,嗣父被罢官,没多久人就没了。按理说,留了两万两白银,也够他后半生衣食无忧。但人心比银子还冷。   族人一看他孤身一人,动了歪心思。你争我抢,打官司、下圈套、翻家底,吴敬梓最后只分到点边角料,连棺材钱都差点凑不齐。   更难受的是,妻子陶氏被气进了病榻,撑不过一个冬天,撒手人寰。   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   开始喝酒,开始撒钱,谁来借都给,不管你是真穷还是真骗。   他成了乡里茶余饭后的笑柄,“败家子”“才子疯”“子弟戒”,什么难听叫什么。   他不在乎。他说自己“看透了”。   可问题来了,钱真不是风刮来的。   哪怕两万两,天天这么烧,也有尽头。到他三十来岁的时候,口袋已经见底了。   他卖了老宅,带着老婆孩子搬去了南京,秦淮河边,白板桥西。   那地方好听,风景好,桥下水流潺潺。但住的不是世家,是穷鬼。   房子矮得直不起腰,黄泥墙一到梅雨季就长霉。夏天闷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   他和老婆睡在一张破木床上,有时候连柴火都烧不起,靠野菜稀粥糊口。   更惨的是,那些年轻貌美的小妾,一个个都走了。改嫁的改嫁,跑路的跑路。只剩下老妻叶氏,一直守着他。   叶氏不是贵人家的小姐,没大才没美貌。可她懂吴敬梓。知道他写书,不是为了风雅,是在和这个烂透了的世界死磕。   她把银簪卖了,换笔墨;她去借米,去兑纸。冬天没炭,她就和他绕着南京城走一圈一圈“暖足”。她说:“你写你的,我养你。”   1736年,有人来了。是安徽巡抚赵国麟,递了封信给他,说你才这么好,来考博学鸿词科吧,皇上点名要才子。   他愣是装病没去。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他是清高,其实没那么简单。他是真的心寒了。   他见过太多“秀才人情纸半张”,见过太多“中举即变脸”,见过太多“人死茶凉”。他受够了。他不想再进那个名利场了。   他想写点真东西,写点能让人清醒的东西。   40岁那年,他动笔写《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疯癫,写严监生临死还握着灯油钱不撒手,写那些读书人为了功名,连骨头都能卖。   写的是别人,其实写的是他自己。   这书他写了快十年。没饭吃,他就喝水顶;没纸写,他就抄旧账纸。写到手指冻僵了,就跺跺脚接着写。有人问他:“你这是图啥?”   他笑了笑说:“图心里不堵。”   1749年,《儒林外史》写完了。可没钱印。他身边的朋友凑钱帮着印,印了几本,偷偷传出去。   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书火了。有人说他是“讽刺小说第一人”。有人说他开了中国文坛先河。可他自己,还是那副穷样子。   直到1754年,他在扬州咽了最后一口气。身边没钱、没官位,连棺材板的钱,还是朋友给出的。   他这一生,起点高得吓人,结局穷得发指。但他把这世上的假话、套话、场面话,全写成了笑话。   他活成了《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不争、不求、不混圈子,只守着点骨气。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foxwu

foxwu

1
2025-10-03 11:39

大文学家就从这种人里出,吃过见过穷过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