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正陷入战机短缺的困境,计划采购140架苏-57战斗机,背后折射出其无奈的现实选择。印度自研"光辉"战机年产量不足20架,而老旧的米格-21事故频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苏-57虽在隐身性能上逊于中美五代机,但其4000公里航程和300公里射程远程导弹能力,对印度而言成为"性价比之选"。然而,俄罗斯年产量仅约10架,140架订单需等待十余年,且技术合作存在被卡脖子风险。 更严峻的是,印度试图本土组装苏-57的计划难以为继。此前组装苏-30MKI时,发动机返修率高达40%,技术短板明显。俄罗斯虽承诺开放核心代码,但雷达、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仍需进口,印度本土工厂连基础装配都难以胜任。 美国的制裁威胁更让印度陷入两难:担心购机后无法获得维护支持,导致战机沦为"废铁"。中国歼-35虽性能先进,但印度根本无法考虑;美国F-35虽具吸引力,却要求签署限制性协议,印度不愿沦为"提线木偶"。 在多重压力下,印度只能选择苏-57,尽管其隐身性能不足、维护复杂,至少能暂时缓解战机短缺。这反映出印度的尴尬处境:既要五代机的"面子",又怕被技术封锁,最终只能赌俄罗斯的诚意。 从长远看,印度采购苏-57犹如穷人买奢侈品——表面高端,实则隐患重重。与其投入巨资引进二手技术,不如专注发展本土航空工业。现代战争比拼的是体系作战能力,而非单纯装备数量。印度在发动机、雷达、导弹等领域高度依赖进口,即便拥有140架苏-57,实战中仍可能面临"降维打击"的困境。
沉寂35年,苏联航母预警机的未竟绝唱雅克-44,竟在2025年意外“复活”了!
【52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