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联合国大会刚落下帷幕,热闹归热闹,最失落的国家名单里,以色列和印度确实难掩尴尬。 以色列的失落在于加沙冲突局势日益复杂,越来越多国家在大会上直言不讳地表达对巴勒斯坦平民困境的关注。 而印度的失落,则是另一种类型,属于那种你本该在场却彻底缺席,想出风头却频频被“点名”的局面。莫迪这次没来联合国大会,整个印度外交团队显得格外低调。 场内场外都没有太多存在感,这种“静默”,在国际舞台上其实是种信号,尤其是对一个正在谋求大国地位的国家来说,不出现就是失分。 印度总理的缺席并非单一事件。从大会日程表来看,印度代表团的发言安排被排在了相对靠后的时间,这本身就说明了“优先度”的问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不仅按时出席,还在演讲中提到了早前印巴之间的空中冲突,这段话在大会直播时并未被删减。 这就等于在全球观众面前给印度“揭了伤疤”。这场被公开提及的空战,其实早在2019年就发生过,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巴方这次在联合国讲台上直接报了个“比分”,显然是要抢占舆论高地。 而这段发言之后,印度代表团并没有做出强烈回应,反而选择了低调处理,这种态度更让外界产生了“默认”的印象,让印度媒体和国内舆论一时难以接受。 更让印度感到不是滋味的是,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届大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场内外与多国领导人互动频繁。 尤其是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有限接触,被一些印度媒体解读为美国正在“重新布局中东”,而印度并不在新圈子里。虽然这种解读未必准确,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印度本身对美关系的期待值太高了。过去几年,印美关系一度被渲染成“天然盟友”,印度也在多个场合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 甚至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也选择了相对“灵活”的策略,试图平衡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但美国的“冷处理”让印度有些摸不清方向。 在舆论层面,印度国内一些媒体对这次联合国大会的报道显得颇有情绪。部分报道反复强调印度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引领地位”,也有些评论继续高呼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但这些标签在大会现场并没有被凸显出来。反而是一些印度邻国,包括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虽然没有高调发言。 但都在与多国代表私下会谈中有所动作。相比之下,印度的“声音”就像是被静音了。这次大会其实也暴露了印度当前外交策略中的一些短板。 一方面,印度想在全球舞台上扮演大国角色,但很多时候话语权的建立并不是靠单方面努力,而是需要积极参与和多边互动。 缺席联合国大会,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的背景下,很容易让外界产生“印度不想参与”的误解。另一方面,印度在对外关系平衡方面,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它一边要和俄保持传统友谊,一边又想靠拢美欧;一边在金砖国家里希望牵头发声,一边又不愿意被贴上“站队”的标签。 这届联合国大会其实并不缺看点,缺的是像印度这样本该有存在感的国家,突然变得无声无息。国际舞台从来不缺话筒,缺的是愿意走上前去发声的角色。 如果下一届大会印度还继续保持这种低调姿态,那它在东升西落的全球格局中,很可能会被越来越多国家忽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的外交运作逻辑。 参考资料:联合国大会激辩多个棘手议题,古特雷斯:“我们正处在动荡甚至未知水域” 2025-09-23 06:58·环球网
这届联合国大会刚落下帷幕,热闹归热闹,最失落的国家名单里,以色列和印度确实难掩尴
律便利小店
2025-09-29 15:36:49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