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的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要求哈马斯交出武器那事儿,简直是踩着加沙民众的苦难讨好外人,一点底线都没有,明摆着就是要把加沙彻底推出去,好换自己在约旦河西岸坐稳总统宝座。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根据中国新闻网9月26日的报道,阿巴斯25日在联合国上要求哈马斯交出武器,这一幕就像是踩着加沙人的废墟,对着外部势力摇尾乞怜。 有人说这是政治智慧,可更多人看明白了:这是一个把权力看得比民族还重的政客的姿态。 事情得追溯到2007年,那一年,法塔赫和哈马斯彻底翻脸,刀枪相见,结果哈马斯赢下了加沙,阿巴斯和法塔赫退守约旦河西岸。 从那以后,巴勒斯坦彻底变成了“两块版图”,一边是被围困的加沙,一边是被割裂得像蜂巢一样的西岸。 阿巴斯的选择,是把手里的武装一件件交出去,签协议、做让步,换来的不是和平,而是让以色列轻松插上更多检查站,修起更长的隔离墙,把西岸切成碎片。 老百姓想从一个村子去隔壁镇,就得被堵在关卡前翻好几遍证件,这样的生活,连“正常”都算不上。 与之相比,加沙成了一个露天的牢笼,封锁、轰炸、缺粮,生活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可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哈马斯还硬撑着反抗,以至于在一些人心里,他们虽让日子更艰难,却也是最后的底气。 反观阿巴斯,他坐在西岸的办公桌后,打的算盘却是:只要我听话,不和以色列正面对抗,西方和美国就会认我这个“总统”。 这种算盘打得响亮,却让民族的未来越发黯淡。 到了2023年,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打破了沉寂。 加沙在血与火中挣扎,西岸却出奇安静,阿巴斯没有动作,甚至站出来批评哈马斯“制造暴力”。 那一刻,人们看清楚了,他已经彻底把加沙当成了弃子,更讽刺的是,他不仅不伸援手,还暗自谋划:战后最好让我来接管加沙,救人不急,分地盘倒是跑在前头。 这一套逻辑后来越发赤裸,2025年他在联合国大会上以视频方式亮相,强调哈马斯必须退出治理,把武器交给民族权力机构。 他甚至对外界说,如果国际社会愿意派部队来加沙,他乐意配合。 换句话说,他宁可请外部力量插手,也不愿承认加沙民众选择的抵抗组织,这种“投名状”式的表态,赢得的是几个西方政客的点头,却让巴勒斯坦人心更凉了。 阿巴斯口口声声说“两国方案”,说统一说加沙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转头,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削弱民族抵抗。 国际社会当然乐意配合,他的发言之后,沙特、法国等一群国家也附和说要让哈马斯放下武器。 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替以色列扫清障碍,因为只要哈马斯一缴械,加沙就再没有谈判筹码,剩下的就是任人宰割。 这几年,巴勒斯坦的局面越发诡异,西岸在阿巴斯手里腐败横行,2021年大选直接被取消,民意支持直线下降,街头巷尾对政府的抱怨多过支持。 与此同时,加沙人虽然困在铁丝网和轰炸声里,但因敢于硬抗,以色列稍一停火就能看到成群结队的人上街庆祝。 他们知道未来还会更苦,但至少心里还有“抗争”的念想,对比之下,阿巴斯的西岸显得冷清无力。 更糟糕的是,以色列的扩张没有因为他的妥协而收手,内塔尼亚胡早就说过“不会让巴勒斯坦建国”,同时不停在西岸修建新的定居点。 换句话说,阿巴斯的“合作”给不了民族一寸土地,反倒给了以色列更多机会。 连联合国秘书长都还在呼吁“两国方案”,可阿巴斯的一系列操作,却让这个目标更遥远。 回望这些年,阿巴斯把“妥协”当成通行证,把“放弃”当作稳权的策略。 他或许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却把整个民族拖入更深的裂谷,巴勒斯坦需要的不是一个精于算计的政客,而是一位能让大家团结一致、敢于正面对抗的领导人。 历史不会记住他在演讲台上的华丽词句,倒是会记住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放下民族的底牌。 这就是巴勒斯坦的当下,一边是加沙的烈火与残垣,一边是西岸的沉默与妥协。 最终,阿巴斯的“投降路线”走得越远,民族的未来就越渺茫,等到尘埃落定,人们或许会发现,真正击垮他们的,不是炮火,而是一个领导人的选择! 大家对于阿巴斯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交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