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实力强大了,连敌人都会成为你的“粉丝”:福建舰弹射歼35之后,美国军迷管歼-

运赛过去 2025-09-27 22:45:53

当你实力强大了,连敌人都会成为你的“粉丝”:福建舰弹射歼35之后,美国军迷管歼-35叫Fit Amy(修身的艾米),管F-35叫Fat Amy(肥胖的艾米),可以说非常贴切了,因为歼-35就是F-35理想中的样子,甚至连特朗普都想给F-35多塞一个发动机。毕竟武力是西方能看懂的语言。 说起最近的军迷圈子热闹事儿,得从福建舰这艘新航母说起。2025年9月,中国海军正式公布,歼-35隐身战斗机、空警-600预警机和歼-15T多用途战斗机三型舰载机已经在福建舰上完成起降训练。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电磁弹射测试成功。福建舰作为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的航母,从2022年下水到现在,海试阶段推进得稳扎稳打,电磁弹射系统和拦阻装置都验证了兼容性。海军飞行员们驾驶这些飞机,从甲板上顺利弹射起飞,回收时也稳稳落地,这标志着中国航母从滑跃式起飞直接跳到电磁时代,效率高了不少。相比之下,美国福特级航母虽然早几年就装了电磁弹射,但F-35C海军型到现在还没完成类似测试,总是卡在兼容性和可靠性上,蒸汽弹射的影子还拖着后腿。 这事儿一曝光,海外军事论坛和社交平台就炸锅了,尤其是美国军迷那边。很多人开始拿歼-35和F-35比身材,直接给歼-35起了“Fit Amy”的外号,意思是修身版的艾米,而F-35则继续背着“Fat Amy”的老梗,翻译成肥胖的艾米。为什么这么叫?简单说,F-35的设计本来就为了多军种通用,海军型F-35C为了适应航母,还得加固机身和起落架,结果重量飙到13吨以上,机身看起来鼓鼓囊囊,尤其是腹部和机翼根部,藏了垂直起降模块和额外设备,整体比例不像传统战斗机那么利落。歼-35呢,虽然外形上借鉴了F-35的隐身布局,但它专注舰载和空优任务,双引擎设计让机身更紧凑,翼展和长度控制得更好,内部武器舱空间也优化了,航程能拉到2000公里以上,载弹量不输对手。军迷们在Reddit和X上贴图对比,歼-35的线条流畅得多,像瘦身后的升级版,F-35反而显得臃肿。这昵称一传开,还带点自嘲味儿,美国粉丝们承认,中国这步棋走得巧,避开了F-35的多功能包袱,直奔高效。 再看特朗普这边的动静,更有趣。他2025年5月在多哈空军基地视察时,当着媒体的面就放话,说要搞个F-55,是F-35的超级升级版,得塞两个发动机进去。特朗普一直对F-35单引擎设计有意见,觉得万一出故障,飞行员就悬了,尤其在高强度对抗中。他描述得绘声绘色,说F-35来找他抱怨“就一个引擎太不保险”,然后他就脑洞大开,提出双引擎方案,提供冗余推力和更好机动性。这不是头一回了,他第一任期就批评F-35项目超支延误,预算从几百亿滚到上万亿,还老说要砍掉重来。现在二进宫,他直接点名洛克希德·马丁,推动国会拨款1.5亿起步设计。专家们倒不买账,五角大楼那边支支吾吾,航空工程师直摇头,说改双引擎得重做气动布局和隐身涂层,成本翻倍不说,时间也拖不起。但特朗普不管这些,硬是把这事儿炒热,X上军迷讨论帖一层叠一层,有人觉得他这是给军工巨头送福利,有人吐槽纯属拍脑袋。 话说回来,这波热议背后,中国海军的进步是硬实力在说话。从2012年辽宁舰服役开始,那时候还是从苏联瓦良格号基础上翻新,J-15滑跃起飞,蒸汽味儿重,起飞重量有限。短短十三年,山东舰跟上,双航母编队能南海巡弋,福建舰直接上电磁弹射,吨位8万吨级,舰载机起飞间隔缩短到20秒以内。三型飞机齐上阵,歼-35负责隐身打击,空警-600管预警,歼-15T补多任务,这组合拳打得响亮。西方媒体像观察者网和新浪报道的,承认中国航母战力实现跃升,福特号反倒成了对比的落点。电磁弹射不光是技术门槛,还牵扯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控制,中国从零起步,靠自主研发啃下来,供应链不卡脖子。 军迷们这么玩梗,其实透着点无奈和认可。F-35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立项,本来想一机多用,空军海军陆战队全覆盖,结果兼容性问题一堆,软件bug修了十几年,出口国还得额外付费升级。歼-35的出现,像一面镜子,照出F-35的妥协点——为了通用性牺牲了部分性能。中国路线更专注,歼-20陆基打底,歼-35舰载跟进,双引擎WS-19涡扇推力超10吨,隐身性能RCS值低到0.01平方米,实战潜力大。X上有人说,歼-35就是F-35的“理想国”版,瘦了胖了都行,但关键是飞得稳、打得准。美国粉丝起“Fit Amy”这名儿,表面调侃,骨子里是服气,实力摆这儿,敌人转粉丝不奇怪。

0 阅读:170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