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成损失!其实损失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6 18:19:13

现在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成损失!其实损失最大的还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表面上损失的是钱!更重要的损失是中国的形象! 说白了,前阵子通往欧洲的海运航线确实出了点状况,波兰因为和白俄罗斯的口岸问题,把中欧班列必经的枢纽给暂时关了,不少中国货轮一下就滞在了港口。 外媒立马拍着视频炸开了锅,他们对着镜头喊:“你看,中国一被施压就改道,这不是怂是什么?中国企业肯定亏得哭,国际形象全毁了!” 可他们只盯着 “改道” 这俩字,压根没看见我们物流圈的人根本没闲工夫骂街。第二天,几家大物流商就拉着货主、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开了线上会,当场就把一部分滞港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转去了中欧班列的新支线。 原来走海运要 40 天才能到欧洲客户手里,转铁路虽然多花了 5 天,但至少货物能稳稳当当地动起来,不会砸在港口里。 要知道,集装箱在港口多滞一天就得多花不少钱,江苏有家企业之前差点因为口岸问题滞港两个月,光滞港费就得数百万,后来改了口岸才保住本钱。这次我们早有准备,根本没让这种大额损失发生。 而且这可不是临时抱佛脚,国家早就给物流企业铺好了路。国铁集团搞了个多式联运 “一单制”,货物只要填一次单子,就能又走铁路又走海运,全程能追踪、一次算清费用,省了好多中间环节。 海关那边还开了 “绿色通道”,24 小时都能通关,就是为了碰到突发情况时能快着点转运。商务部更早就出台了 9 条措施,专门帮企业解决运输瓶颈,这些政策早就在那儿撑着底了。 外媒说我们损失大,其实他们根本没算明白这笔账。中欧班列到今年 6 月累计都开了 11 万列了,能到欧洲 26 个国家的 220 多座城市,这条线本来就是海运的 “备用胎”。 就拿这次滞港的汽车配件来说,要是真卡在港口一个月,下游的欧洲车企生产线都得停,但我们转了铁路,货准时到了,反而帮客户保住了订单。 商务部统计过,现在跨境电商出口企业都有 12 万家了,这些企业早就习惯了这种多渠道调配,哪会那么容易被卡脖子。 至于说损失形象,那就更谈不上了。现在全球都在说供应链要 “有韧性”,我们这波操作刚好说明了什么是真韧性。 国家刚出台的《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里就说了,要靠技术把物流网络织得更密,碰到风险能自己修复。 这次改道不是妥协,是早就备好的 “Plan B”,就像家里多备了把钥匙,门坏了换一把就能开,总不能说这是家里不安全吧? 再说了,中国的产业链家底早就厚实了,关键领域的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一直在提升。 要是真没实力,哪敢说转道就转道?那些嘲笑的外媒,他们自己国家的不少商品还得靠中国货撑着,真要是我们的货物卡着不动,他们的超市货架说不定先空了。 我倒觉得,这哪是损失形象?分明是露了实力。短期看是多花了几天时间,长期看反而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货物没那么容易被卡住。毕竟做买卖讲究的是靠谱,能及时把货送到才是真本事。 大家说说,这种遇到问题立马解决的应对方式,算不算是真的有实力?你觉得供应链韧性重要,还是死扛着不调整更体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0 阅读:183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