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了虎毒不食子的传统观念,2025年9月24日18时许,云南曲靖寥廓山动物园内,一只处于产崽期的母虎引发关注。有游客目睹并拍摄到母虎吞食幼崽的场景,视频经网络传播后,引发公众对“虎毒不食子”传统观念的讨论。动物园随即发布声明,确认被吞食的幼虎为死胎,母虎行为属野生动物自然本能,饲养员虽在场但无法干预。 据动物园工作人员介绍,母虎分娩时,饲养团队全程监控。幼崽出生后即无生命体征,母虎通过嗅觉、触觉确认幼崽死亡后,开始吞食行为。整个过程持续约8分钟,幼崽后半段身体被母虎完全吞入,仅剩前肢暴露在外。饲养员表示,曾尝试用食物引导母虎转移注意力,但因动物本能驱动,干预未成功。 动物行为学专家指出,母虎吞食死胎具有双重生物学意义。其一,死胎若长时间滞留产窝,腐烂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威胁存活幼崽健康,且可能滋生蛆虫、寄生虫,引发败血症等致命疾病。其二,死胎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质,母虎产后体力消耗巨大,吞食行为可快速补充营养,加速子宫复旧,为后续哺乳储备能量。 从进化策略看,野生动物遵循“基因传递最大化”原则。母虎通过触觉、体温感知判断幼崽存活状态,对无生命体征的个体,其大脑会将其归类为“无效生物组织”,而非需要保护的幼崽。这种本能行为在狮子、袋鼠等物种中亦有记录,例如非洲雄狮会杀死前任首领的幼崽以促使母狮快速发情,袋鼠在遇险时可能将育儿袋中的幼崽抛出诱敌。 动物园方面强调,现代动物饲养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强行分离母虎与死胎可能引发应激反应,导致母虎弃养存活幼崽或攻击饲养员。2010年武汉动物园曾发生类似事件,母虎“秀秀”因游客频繁参观导致幼崽沾染人类气味,误将幼崽当作猎物捕食,最终4只幼崽仅存活1只。此次事件中,动物园通过调整参观路线、控制人流密度,避免了外部因素干扰。 目前,涉事母虎健康状况稳定,其余存活幼崽已转移至独立产房人工哺育。动物园计划联合科研机构,建立动物行为数据库,通过红外摄像头、生物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研究野生动物产崽期行为模式,为保护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新浪看点
解释不清了!云南曲靖,女子去动物园看老虎,意外看到了老虎产子,可让她没想到的是,
【33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