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一HR因歧视残疾人员工被开除,2025年9月25日,滴滴公司公开宣布开除涉事HRBP,并对其直接上级作出严肃处分。事件起因于一名新入职员工在入职首日遭不当劝退,相关细节经网络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 据涉事员工自述,其通过四轮面试及背景调查后,于9月23日获得滴滴策略运营岗offer。该岗位属数据分析类工作,明确标注无需体力劳动。入职当日,HRBP以“隐瞒病史”“岗位不匹配”为由要求其签署离职申请,并发表“企业招残疾人仅为减税”“楼里不需要这样的人”等歧视性言论。该员工称自己虽存在先天性腿脚不便,但可正常行走,且入职信息中“无重大疾病”的填写符合医学定义——法定重大疾病范围不包含此类先天肢体障碍。 事件发酵后,滴滴于9月24日启动内部调查。经核实,涉事HRBP在劝退过程中存在三项违规行为:其一,以“隐瞒病史”为由要求离职,但员工所患肢体障碍不属法定需申报的重大疾病;其二,强制检查员工手机录音设备,涉嫌侵犯隐私;其三,威胁“试用期必然无法通过”,构成心理胁迫。更关键的是,该HRBP的劝退决策未获得业务部门正式授权,属于个人越权行为。 滴滴在9月25日发布的内网公告中承认,此次事件暴露出公司管理存在双重漏洞:一方面,HRBP考核机制过度依赖业务部门满意度评价,导致个别人员为完成KPI指标采取极端手段;另一方面,新员工入职流程缺乏对特殊群体的保护机制。作为补救措施,公司除开除涉事HRBP外,还对其直接上级作出严重警告处分,并取消其2025年度晋升、评优及调薪资格。 涉事员工已接受公司提供的岗位调整方案,将转入对肢体活动要求更低的岗位。滴滴同步启动三项整改:修订《员工招聘管理制度》,明确禁止以身体条件为由拒绝符合岗位要求的候选人;建立匿名举报通道,允许员工直接向集团审计部投诉违规行为;与当地残联合作,于10月前完成全公司无障碍设施改造。 此次事件折射出互联网行业存在的深层矛盾。据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残障人士在科技行业的就业率不足2%,远低于全国平均4.3%的水平。尽管《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企业需按1.5%比例安置残障员工,但多数企业通过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方式规避实际雇佣。滴滴事件表明,即便在合规率较高的头部企业,执行层面的偏见仍未彻底消除。 法律专家指出,涉事HRBP的行为已涉嫌违反《就业促进法》中“不得以是残疾人为由拒绝录用”的条款。若员工选择维权,可依据《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目前,该员工已接受岗位调整方案,暂未提出进一步诉求。滴滴司机 来源:搜狐热搜
滴滴一HR因歧视残疾人员工被开除,2025年9月25日,滴滴公司公开宣布开除涉事
窗边守望晨曦
2025-09-25 12:26: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