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发布视频公开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9-25 11:26:48

英国首相发布视频公开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原来,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不是不想承认,而是不敢承认,且生怕只有自己站出来承认,身边没有队友。 毕竟以前可不是这样,早个十几年,巴勒斯坦想在联合国混个观察员国身份都难,2012 年联大投票时还有 41 票弃权,那些西方国家一个个都揣着明白装糊涂,说白了就是怕自己单独出头,被美国和以色列联手穿小鞋。 现在不一样了,西班牙先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不仅官宣承认巴勒斯坦国,还直接跟以色列撕破脸撤走大使,连欧洲歌唱比赛和 2026 世界杯都放话要抵制以色列,这波操作相当于给观望的国家打了个样:你看,我这么干了也没怎么样,而且还能赚一波道义分。 果不其然,西班牙刚带头,挪威和爱尔兰立马跟上,三个国家凑成了第一波 “队友团”,这下原本犹豫的国家就有了底气。 到 2025 年 9 月更夸张,短短两天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 10 国扎堆承认,跟约好了似的,一下子把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数量推到了 157 个,占了联合国 193 个会员国的八成多,安理会五常里只剩美国还硬撑着不松口。 这背后的门道太明显了,就是怕单打独斗。要知道美国长期给以色列当 “保护伞”,每年近 40 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往那儿送,联合国安理会里只要涉及以色列的决议,美国说否决就否决,9 月刚又把涉加沙停火的草案给否了。 以前谁敢单独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立马就会召回大使,还可能搞经济惩罚,美国那边也得给脸色看。你看日本和韩国至今没承认,说白了就是看美国脸色,怕影响日美同盟那点利益,卡塔尔智库都直接点破了,这俩国家在中东政策上从来都是跟着美国走的。 德国更典型,明明外长都骂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 “完全错误”,却还是不敢承认,就因为二战的历史包袱加上美国的压力,只能在观望队伍里打转。 但队友一多,情况就变了。西班牙带头之后,大家发现抱团取暖的好处太多了,以色列再生气也不可能把 157 个国家的大使全召回去,美国想施压也分身乏术。 法国和沙特主办的那个国际会议更关键,15 个西方国家外长一起发声明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相当于公开组队,这下连英国、加拿大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都敢站出来了。 而且国际舆论的天平早就歪了,加沙那边 6.5 万人死亡、九成基础设施被毁,世界粮食计划署都喊出 “全面饥荒” 了,各国国内民意压力也顶不住,法国 10% 的穆斯林群体盯着,英、加的中左翼政府还得应付进步派的游说,承认巴勒斯坦国既能给国内一个交代,又能蹭上国际道义的热度,何乐而不为? 更有意思的是联合国那几次投票,80 届联大通过《纽约宣言》时 142 票赞成,反对的才 10 票,弃权也只有 12 票,这相当于把 “支持两国方案” 变成了国际共识。 以前那些怕孤立的国家一看,原来大部分国家都站这边,所谓的 “不敢承认” 瞬间就变成了 “再不承认就跟不上队伍了”。 就像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本来跟特朗普路子近,对承认这事儿躲躲闪闪,但国内几十座城市都爆发了示威游行,估计用不了多久也得跟着队友的脚步走。 说到底,这波 “承认潮” 就是场典型的 “队友依赖症” 发作。美国这棵大树虽还在,但树荫下的人已经开始偷偷挪位置了,只要有第一个站出来的,后面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停不下来。 毕竟没人愿意当那个孤零零被美国和以色列针对的倒霉蛋,但要是队友凑够了八成,跟着大部队走不仅安全,还能落个好名声。 以色列再放狠话要建定居点,美国再怎么否决决议,157 个国家的承认摆在哪儿,就像 157 张联名信,就算暂时改变不了实地局势,也把美以的孤立处境钉在了明面上。这就是国际社会的生存法则:独行快,众行远,尤其是在跟美国掰手腕的时候,没队友撑腰,谁都不敢先伸手。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